摘要
民国30年代,江宁实验县开展了一场经济改良运动,具体举措包括救济农村金融以及蚕桑业和农林业的改良。在这一改良中,政府、大学、银行都发挥了重要的力量。然而,民众的主动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场变革的内生动力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因此这一改良最终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必然受限。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69-75,共7页
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基金
教育部重点社科项目"民国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建设研究"(02JAZJD77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