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超高产与节水栽培技术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地处海河下游的天津市东丽区,因水资源不足,制约了水稻面积的稳定与发展,1980年至今全区水稻面积在8000~9000hm2之间徘徊。水稻栽培技术受老稻区多年传统栽培模式的影响,单产水平一直突破不了9000kg/hm2。1994年推广了适合我区的“三早...
作者
张鹏至
机构地区
天津市东丽区农业技术中心
出处
《作物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1-32,共2页
Crops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技术
节水
三早种稻
分类号
S5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53
1
陆魁东,宋忠华,居晶琳.
一季超级稻高效栽培气象条件研究[J]
.作物研究,2003,17(4):196-197.
被引量:9
2
付立东,李国范,王宇,魏晓敏.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途径的探讨[J]
.垦殖与稻作,2005(2):14-16.
被引量:9
3
周维佳,刘远坤,黄宗洪,罗德强,陈文强,余常水.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范[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3):78-79.
被引量:25
4
卢布,周殿玺.
稻抗旱机理的研究──旱稻水稻根解剖结构比较[J]
.作物杂志,1994(2):39-39.
被引量:15
5
景蕊莲,胡荣海.
作物抗旱性的根系研究[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5(3):37-39.
被引量:24
6
周开达,马玉清,刘太清,沈茂松.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4):403-407.
被引量:260
7
杨建昌,王志琴,朱庆森.
水稻品种的抗旱性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5):65-72.
被引量:123
8
赵强基,郑建初,赵剑宏,刘华周,袁从祎.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双层源库关系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1995,9(4):205-210.
被引量:16
9
吴竞仑,蒋荷,徐树照.
云南陆稻耐旱适应性研究[J]
.作物品种资源,1989(2):24-26.
被引量:1
10
陆魁东,黄晚华,申建斌,宋忠华.
湖南一季超级稻种植气候区划[J]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2):79-83.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5
1
池再香,杨桂兰,田楠,杨黎,杨锦,金玉荣.
贵州山区超级稻不同秧龄移栽的影响效果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3):300-302.
被引量:7
2
马余平,李道远.
栽培稻抗旱性研究进展[J]
.广西农业科学,2007,38(4):398-403.
被引量:6
3
陈晓军.
引黄灌区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规程[J]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2):3-3.
被引量:4
4
苏仕华,吴朵业,孙成亮,吴秋渠,尹德臻.
中熟中粳稻连粳7号超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2(5):139-141.
被引量:4
5
余常水,张书华,王怀昕,唐相群,王炜,张元琴.
寡日照低辐射区重穗型杂交水稻超高产栽插密度与方式[J]
.贵州农业科学,2004,32(3):22-2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何雪银,文仁来,吴翠荣,周锦国.
模糊隶属函数法对玉米苗期抗旱性的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1):52-56.
被引量:87
2
池再香,罗增强,姚敏.
关于推进地级农经网业务结构调整的思考[J]
.贵州气象,2008,32(6):46-47.
被引量:1
3
王怀昕,王炜,唐相群,江青山,余常水.
寡日照低辐射区不同重穗型杂交水稻品种比较[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6-18.
被引量:1
4
张春霞,谢惠民,王婧,王宏礼.
小麦品种叶片水势与抗旱节水性的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3):453-459.
被引量:8
5
池再香,龙先菊,杨桂兰,史勋凤.
黔东南州生态气候条件对准两优527超级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2):219-222.
被引量:5
6
邵代兴,周开芳,左明玉,郑明强.
密度运筹对准两优527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10,27(5):559-560.
被引量:1
7
王炜,覃成,甘雨,黄贵民,余常水.
贵州省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分析评价与展望[J]
.种子,2010,29(6):87-91.
被引量:2
8
潘圣刚,黄胜奇,江洋,蔡明历,曹凑贵,唐湘如,黎国喜.
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1,26(3):134-138.
被引量:52
9
王川,谢惠民,王娜,王宏礼.
小麦品种可溶性糖和保护性酶与抗旱性关系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5):94-99.
被引量:42
10
魏翱.
单季超级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9):29-31.
1
王淑英.
北林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2):141-141.
2
姚桂庆,张莉.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15-116.
被引量:2
3
黄耀祥.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J]
.作物杂志,1990(4):1-2.
被引量:109
作物杂志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