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词汇重复的语篇衔接功能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语篇衔接手段的词汇重复,其用法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包括指称对象的多少、语法规则的限制、话题展开的模式、回指方式的更迭以及修辞语用目的等。本文通过对俄语和汉语语料的分析,探索词汇重复作为语篇衔接手段的制约机制。
作者
安利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国俄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4,共5页
Russian in China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语篇语法研究"(09FYY004)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语篇衔接
词汇重复
制约因素
分类号
H35 [语言文字—俄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валгина н с теория текста[M] м логос.2003.
被引量:1
2
вейхман г а грамматика текста[M] м высшая школа.2005.
被引量:1
3
лосева л м как строится текст[M] м просвещение.1980.
被引量:1
4
Соланик г я синаксическая стилистика сложное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ое целое[M] м высшая школа.1973.
被引量:1
5
Halliday M.A K.and Rug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6
史铁强.
俄汉语篇衔接对比[J]
.中国俄语教学,1997,0(1):36-40.
被引量:13
7
史铁强,安利.
论语篇的主观情态性[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1):34-38.
被引量:19
8
王灿龙.
人称代词“他”的照应功能研究[J]
.中国语文,2000(3):228-237.
被引量:56
9
王福祥著..汉语话语语言学初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177.
10
王军.
论回指语的概念重现[J]
.外语学刊,2008(3):65-70.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徐盛桓.
论“常规关系”——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系列研究之六[J]
.外国语,1993,16(6):13-20.
被引量:72
2
张文浩,王黎云.
英语中的首语重复[J]
.外国语,1987,10(4):52-56.
被引量:2
3
徐丹.
关于约束理论[J]
.当代语言学,1989(2):66-72.
被引量:10
4
陈平.
话语分析说略[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3):4-19.
被引量:65
5
陈永明,崔耀.
先述参与者的优势及句子不同成分的可提取性[J]
.心理科学,1995,18(1):1-5.
被引量:9
6
缪小春,宋正国.
动词语义和句子语法对代词加工的影响[J]
.心理科学,1995,18(4):197-200.
被引量:21
7
缪小春.
句子和语段理解中代词加工的研究[J]
.心理科学,1994,17(3):159-163.
被引量:9
8
王勤学.
《思维空间》述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1):68-72.
被引量:105
9
徐赳赳.
现代汉语联想回指分析[J]
.中国语文,2005(3):195-204.
被引量:41
10
安利.
语篇的信息类型[J]
.外语学刊,2006(1):68-72.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02
1
郭蓉菲.
汉日指称词语的语篇回指功能对比研究[J]
.语言学研究,2021(2):159-170.
2
王永娜.
汉语主语形式的语距功能和言者时空机制——兼谈意体原子的一种类型[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4):494-508.
被引量:3
3
曹军,周经野,肖赤心.
基于语义结构分析的汉语零代词消解[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23(4):28-33.
被引量:3
4
李建红.
语篇整体性建构的途径[J]
.外语学刊,2009(2):52-54.
被引量:3
5
陈倩.
关于俄语句际关系的分类[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63-65.
被引量:1
6
王爱英.
英汉篇章中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41-45.
被引量:2
7
赵宏,邵志洪.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3):174-179.
被引量:65
8
肖灵.
说话者指称第三者时的视点选择研究[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5(5):63-65.
被引量:1
9
肖灵.
简单动词结构内“他”的所指规则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72-74.
10
李瑟,刘伟,郭海云.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预指功能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66-7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
1
许爱军.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生存状态[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0-115.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王尧.
俄语各类借词的构词能力分析[J]
.黑河学院学报,2017,8(1):3-5.
1
马玉清.
英语中词汇衔接对语篇连贯的作用[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22(2):87-88.
2
王心乐,邱文颖.
汉英翻译中词汇重复使用量化对比研究[J]
.才智,2012,0(19):177-177.
3
杨又勉.
浅谈程度副词“溜”的语法化[J]
.北方文学(下),2015,0(2):150-151.
4
张燕云.
浅谈语篇衔接手段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
.科教导刊,2011(2):16-17.
被引量:1
5
张颖.
英汉语言省略现象的对比分析[J]
.科教文汇,2010(29):119-119.
6
朱玉民.
衔接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5):308-309.
被引量:1
7
张庆艳,侯静.
再论标点符号的衔接功能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7):126-127.
被引量:1
8
邱蔚.
词汇衔接模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
.外国语言文学,1997,16(4):31-34.
被引量:8
9
胡先兰.
语篇衔接手段在汉译英中的作用[J]
.考试周刊,2012(63):31-32.
10
王云立,胡冰.
语法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
.邢台学院学报,2008,23(3):107-109.
中国俄语教学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