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粤北采茶戏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粤北采茶戏历史悠久.是粤北人民植根于本地生产劳动和文化艺术活动.吸收借鉴其他省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朵艺术奇葩,是粤北地区开放、包容特色文化的一个缩影。2007年,粤北采茶戏被列入韶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
肖著华
机构地区
韶关学院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2,共2页
Sichuan Drama
关键词
粤北地区
文化旅游
采茶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活动
价值
2007年
民族文化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EB/OL].[2007-05-09].http://www.gddr.org.cn:8080/articleDetail.do?id=79.
被引量:2
2
屈大均著..广东新语[M],1985:2册(736)页.
3
李小清.《丰富和提升丹霞山旅游品牌内涵,打造国际知名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韶关日报》,2010年4月27日.
被引量:1
4
《广东省三大民系方言特征》,[EB/OL].[2007-09-12].http://www.gd.gov.cn/gdgk/sqgrn/sdmx/200709/t20070912._19871.htm.
被引量:1
5
范炎兴著..粤北采茶戏[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125.
6
赖子民,饶纪洲.《粤北采茶戏概速》,广东省韶关市文化局内部资料.
被引量:1
7
曾泽昌,曾庆池著..赣南客家采茶戏剧作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241.
共引文献
1
1
谢娜,肖著华.
论粤北采茶戏与文化旅游的结合[J]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8):5-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0
1
秦丹丹,方开星,潘晨东,姜晓辉,李波,王秋霜,倪尔冬,李红建,王青,吴华玲.
高香型茶树新品种‘丹霞8号’[J]
.园艺学报,2023,50(S02):191-192.
被引量:1
2
叶勇.
岭南茶的故乡[J]
.农业考古,1998(2):144-144.
被引量:1
3
赵志华.
从科学的发展观看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4,4(8):713-716.
被引量:2
4
蒲涛.
粤北采茶戏寻源[J]
.上海戏剧,2006(1):36-37.
被引量:2
5
赖丹.
舞中三绝——赣南客家舞蹈艺术中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的研究[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3(4):90-94.
被引量:12
6
吴志才.
丹霞山形象定位与市场推广初探[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3):86-90.
被引量:4
7
朱平安.
武夷山生态文化论纲[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58-63.
被引量:2
8
刘廷新,潘光辉.
赣南、桂南采茶戏的比较研究[J]
.四川戏剧,2009(5):68-70.
被引量:16
9
乐立新,肖若心.
《赣南采茶戏》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J]
.科技资讯,2009,7(34):168-169.
被引量:7
10
李家贤,何玉媚,黄华林,苗爱清,吴华玲,晏嫦妤,乔小燕.
适制多茶类高香型茶树品种“白毛2号”选育研究报告[J]
.广东茶业,2010(4):23-2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肖著华.
粤北采茶戏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价值[J]
.艺术教育,2012(7):117-117.
2
周新成.
广东丹霞山生态文化及其建设探讨[J]
.湘南学院学报,2016,37(3):10-13.
被引量:2
3
陈慧英,操君喜.
韶关市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支撑对策建议[J]
.江西农业学报,2024,36(8):106-11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曼洁,周新成,林娟苗,张赛,张世昌.
粤北客家文化的原生态探赜[J]
.经济研究导刊,2018(9):164-166.
被引量:2
2
范香花,黄静波,熊礼明.
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对旅游地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2023,44(6):30-37.
1
黄莉丽.
粤北采茶戏的改革与发展[J]
.四川戏剧,2009(3):46-47.
被引量:2
2
黄莉丽.
客家人与采茶戏关系探微[J]
.艺术评论,2008(12):84-87.
被引量:2
3
南昌非遗传承人可获补贴[J]
.中外文化交流,2011(2):95-95.
4
曾婷.
枫湾采茶戏进了校园[J]
.源流,2016,0(2):28-28.
5
廖云丽.
基于文化安全的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客家采茶戏为例[J]
.音乐时空,2015,0(21):21-21.
被引量:1
6
许爱珠,周宏亮.
江西地方戏的生存现状及其发展路径——以萍乡采茶戏为个案[J]
.老区建设,2016(20):30-32.
被引量:2
7
傅润杨.
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21):118-118.
被引量:6
8
黄东阳,赖晓芬.
客家采茶戏音乐发展与传承的思考[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5(2):24-25.
被引量:21
9
赵才文.
南雄文联开展送文化进乡村活动[J]
.源流,2015,0(3):47-47.
10
邓小夏.
梅关古道 岭南文化之源[J]
.中国新闻周刊,2007(7):74-75.
四川戏剧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