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历史视阈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2005年设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成果颇丰。尽管如此,从历史视阈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基本问题仍值得探究。
作者
高正礼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6,共6页
CPC History Studi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10YJA71001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视阈
二级学科
学术界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7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5133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0
1
.《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312,429.
被引量:327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被引量:97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0页.
被引量:988
4
中宣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第10页.
被引量:1
5
高正礼.《科学发展观的全球视野》,《光明日报》2006年12月11日.
被引量:1
6
陶德麟,何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历史与反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54.
7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406页.
被引量:194
8
彭继红,何为.
“问题与主义”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32-36.
被引量:14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被引量:3112
10
《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3-254页,第253页.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57
1
石仲泉.
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意义[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3):3-5.
被引量:4
2
“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讨会纪要[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1):36-39.
被引量:9
3
虞云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丰碑[J]
.求是,2004(16):26-29.
被引量:4
4
邢贲思.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J]
.求是,2002(15):12-16.
被引量:9
5
杨富斌.
从过程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2-15.
被引量:8
6
梅荣政.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1):5-5.
被引量:2
7
梅荣政,杨军.
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新篇[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1):12-20.
被引量:27
8
余品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伟大贡献[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5):15-21.
被引量:11
9
雍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6):97-101.
被引量:29
10
张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分析[J]
.理论学刊,2002(4):8-11.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5133
1
杨莎莎.
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的图谱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20(2):15-19.
2
黄军华.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借鉴[J]
.理论导报,2008(6):24-25.
3
陈云,刘石营.
论民族国家利益在"一边倒"政策中的作用[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0):45-45.
4
庄福龄.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J]
.浙江社会科学,2004(4):8-11.
被引量:1
5
张述元.
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指导思想[J]
.人民司法,2004(7):48-50.
6
颜旭.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基于研究视角的分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6):44-50.
被引量:4
7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8
林竹.
民情、民力、民智和民意——国家决策的四大基石[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55-59.
被引量:12
9
吴克峰.
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历程[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64-66.
被引量:2
10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65
1
周向军.
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2):37-41.
被引量:15
2
刘明月.
论邓小平领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重要主体条件[J]
.理论月刊,2009(10):10-13.
被引量:1
3
葛莉,刘海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热点的图谱分析[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56-261.
被引量:4
4
徐崇温.
关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和观点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1978(5):16-23.
被引量:12
5
杜章智.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含糊的、可疑的概念[J]
.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1):266-283.
被引量:25
6
马理文.
世纪思想潮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百年回眸之五[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3):72-87.
被引量:4
7
梁树发.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7-11.
被引量:24
8
谭培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是何以可能的[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5-11.
被引量:28
9
王向清.
“智慧”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J]
.哲学动态,2006(5):10-14.
被引量:9
10
徐松林.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J]
.求实,2006(8):10-13.
被引量:56
引证文献
7
1
洪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研究现状及述评[J]
.西安社会科学,2011,29(6):1-3.
被引量:2
2
苏丽君.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萌芽之作——读《反对本本主义》一文[J]
.党史博采(下),2012(11):16-18.
3
钟文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研究述评[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14(1):14-16.
被引量:2
4
毛自鹏,崔凤梅.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关问题的再认识[J]
.理论导刊,2014(10):56-58.
5
王志强,王跃.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研究视阈与展望——基于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博学位论文选题的计量分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9):128-136.
被引量:4
6
陈加飞.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研究述评[J]
.邓小平研究,2018(2):135-146.
被引量:1
7
张红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研究综述[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28(3):53-57.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彭艳娟.
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逻辑构成及其内在特质[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8):58-59.
2
闫聪慧.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研究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2):22-24.
被引量:1
3
梁丞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探析[J]
.北方文学(下),2015,0(8):161-162.
4
张天浩.
2017年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论文的研究动向——基于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文的计量分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4):153-160.
被引量:6
5
张红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研究综述[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28(3):53-57.
6
陈和,王爽,许妙娟.
基于本地学位论文系统的知识图谱分析与应用探讨——以厦门大学学位论文系统为例[J]
.情报探索,2020,0(4):64-75.
7
张天浩.
马克思著作推进中国新闻传播学学术发展影响力研究(2000—2020)——基于CSSCI来源期刊发文计量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6(2):93-100.
8
张天浩.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热点分析与未来展望——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样本[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2(6):1-13.
9
李建,原亚峰.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研究——驳历史虚无主义[J]
.学理论,2015(28):28-29 42.
1
刘国荣.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力作——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5):128-128.
2
张廷广,张驰.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轨迹与动力考察——以2001年以来CSSCI数据库中的相关论文为例[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5(6):91-95.
3
毕剑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化与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升华研究》评介[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3):155-157.
4
武占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多元研究的新成果——评《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2):128-128.
5
周中之,李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之初探[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5):86-89.
被引量:5
6
王伟.
《陈三五娘》的当代传播及其意义[J]
.兰台世界(中旬),2012(6):64-65.
被引量:5
7
许宏凯,潘振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探析[J]
.传承,2012(24):30-31.
8
王佳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开坛仪式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综述[J]
.学术动态(北京),2011(3):13-17.
9
张健.
杨先农研究员在中共中央党校作“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讲座[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1).
10
王汉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又一新作——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
中共党史研究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