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1999年第9期34-38,共5页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同被引文献68
-
1杨雪冬.西方全球化理论:概念、热点和使命[J].国外社会科学,1999(3):36-42. 被引量:42
-
2宿景祥.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J].教学与研究,1999(9):55-60. 被引量:13
-
3唐海燕.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后果[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1-9. 被引量:19
-
4温军.中国民族经济政策的形成、演变与评价[J].民族研究,1998(6):13-26. 被引量:32
-
5宋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收益和代价[J].经济研究参考,1999(85):44-45. 被引量:1
-
6陈永杰.国有工业结构战略调整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1999(92):2-22. 被引量:2
-
7常欣欣,刘绵勇.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当代世界,1999,0(2):21-23. 被引量:7
-
8金兆丰.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社会面貌将迅速改变——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回顾与展望[J].瞭望,1995(46):4-6. 被引量:3
-
9戴维.赫尔德,杨雪冬.全球大变革——三种全球化理论的分析与比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52(1):58-67. 被引量:18
-
10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19
-
1孟德敏.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市场周刊,2010,23(4):81-82. 被引量:1
-
2胡鞍钢,温军.西部开发与民族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0-58. 被引量:22
-
3胡南.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J].求实,2000(11):22-23. 被引量:2
-
4许新宇.新经济下的我国产业梯度转移[J].科技创业月刊,2005,18(7):1-2. 被引量:1
-
5庄宗明.全球化的挑战[J].世界经济,2000,23(3):63-64. 被引量:3
-
6徐菁.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二种模式[J].亚太经济,2000(3):28-30.
-
7孙烽.再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一种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解释[J].当代财经,2000(9):14-17. 被引量:12
-
8孙烽.再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J].国际经贸探索,2001,17(1):27-29. 被引量:2
-
9徐忠海,洪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经济问题探索,2001(3):8-12. 被引量:2
-
10周启元,张宝仁.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1(3):13-21.
二级引证文献54
-
1丁宁.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J].农业教育研究,2008(1):28-30.
-
2袁年兴.民族共生发展的形成理路及运作机制[J].理论月刊,2009(4):143-147.
-
3宋彩萍,王丽平,王静.文化素质教育内涵探讨[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1):7-12. 被引量:9
-
4张彤玉,丁国杰.经济全球化中的五大矛盾及其演进[J].开放导报,2005(1):51-56. 被引量:5
-
5许坚,张二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2):13-17. 被引量:5
-
6李平,陈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72-75. 被引量:17
-
7张永云,金敏力,王薇.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5(16):115-116. 被引量:1
-
8熊季霞.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4):490-492.
-
9李新春.城市主导产业分析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3):12-14. 被引量:1
-
10朱辉,黄俊恺.非独立性——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J].宜宾学院学报,2006,6(4):4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