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七略》《别录》编撰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七略》、《别录》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主持校书活动的重要成果,历来学者对二目多有研究,但是对于二目的编撰者和成书先后问题仍莫衷一是,本文从二目编撰过程和分类继承的角度考辨《别录》成书当在《七略》之后。
作者
孙显斌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1,共4页
Library Journal
关键词
七略
别录
编撰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虞世南.《北堂书钞》,《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212册,第462页.
被引量:1
2
《刘向<别录>的成书与体例新论》,《澳门大学中文集刊(一)》,澳门大学,2004年11月,第79页.
被引量:1
3
王承略,杨锦先.
刘向校书同僚学行考论[J]
.文献,1998(3):64-79.
被引量:2
4
大野圭介.
试论刘歆为何上奏《山海经》[J]
.古籍研究,1995(1):39-47.
被引量:1
5
潘猛补.
刘向父子校书助手述略[J]
.新世纪图书馆,1985(2):41-43.
被引量:1
6
班固著..汉书1一[M].北京:中华书局,1962:154.
7
魏征著..隋书 24史繁体竖排 套装共6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3:1903.
8
廖名春.
“六经”次序探源[J]
.历史研究,2002(2):32-41.
被引量:18
9
钱穆著..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93.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廖名春.
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J]
.哲学研究,1993(7):58-65.
被引量:6
2
院文清.
江陵张家山两座汉墓出土大批竹简[J]
.文物,1992(9):1-11.
被引量:48
3
王传富,汤学锋.
荆门郭店一号楚墓[J]
.文物,1997(7):35-48.
被引量:102
4
陆德明.《经典释文》[M].中华书局,1983年.81、138页.
被引量:16
5
.《二十二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被引量:14
6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中华书局,1992年12月版.第14页.
被引量:26
7
.《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本)[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10页.
被引量:8
8
周予同.《经今古文学》[A].朱维铮编.《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版)[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9页.
被引量:5
9
刘文典,殷光喜点校.《淮南鸿烈集解》.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41页.
被引量:6
10
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见《续修四库全书》经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8
1
康学伟.
《周易》“统率群经说”的历史考察[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180-189.
被引量:1
2
郑礼炬,陈书录.
清初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219-225.
被引量:1
3
黄开国.
刘逢禄《公羊》学的三个层次[J]
.中国哲学史,2008(1):100-106.
被引量:2
4
董娟.
关于《六德》简的编联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2):109-110.
5
卢翠琬.
《易》为群经之首溯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2):8-11.
6
王培峰.
《经今古文学》汉代今古文经学两派说考辨[J]
.商洛学院学报,2010,24(5):44-48.
被引量:1
7
傅荣贤.
作为上行文书的刘向叙录[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6):25-31.
被引量:2
8
王国雨.
论《易经》在早期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4):30-35.
9
刘涛.
分封鲁国的学术文化史意义[J]
.东岳论丛,2012,33(7):86-89.
10
周翔宇,周国林.
明代书目中的五经新排序成因初探[J]
.北京社会科学,2014(8):95-100.
同被引文献
12
1
张固也.
四部分类法起源于荀勖说新证[J]
.图书情报知识,2008,25(3):67-71.
被引量:7
2
邹贺.
六分法渊源新说[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77-80.
被引量:2
3
董恩林.
郑默《中经》首创四部分类法考辨[J]
.文献,2009(1):121-127.
被引量:5
4
傅荣贤.
利用出土简帛研究我国早期图书馆的成就和不足[J]
.图书馆,2011(3):15-19.
被引量:1
5
关延虹.
阮孝绪在目录学领域中的贡献[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31(4):136-137.
被引量:2
6
傅荣贤.
出土简帛中的篇题木牍及其相关目录学问题[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1(1):106-110.
被引量:6
7
刘全波.
《皇览》编纂考[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1):57-69.
被引量:3
8
葛志伟.
“四部”释义:对古籍整理中一个常见错误的辨正[J]
.新世纪图书馆,2014(4):65-67.
被引量:1
9
柳申林.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2):123-129.
被引量:6
10
董小梅,周国林.
近三十年有关四部分类法起源的论争述评[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4):232-23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刘森垚.
四分与六分:中国早期书目分野新探[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0(12):121-128.
1
张大勇.
翻译[J]
.围棋天地,2014(10).
2
王化平,周燕.
浅议章学诚对四部分类法的评论[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9(2):114-117.
被引量:2
3
吴修芹,陈霞.
刘向及其校书活动[J]
.兰台世界(上旬),2006(04X):55-56.
被引量:2
4
再接再厉,确保研究编撰工作顺利完成——《中国出版通史》第十八次编撰工作会议召开[J]
.出版发行研究,2006(8):87-87.
5
刘海霞,刘双阳,孙振球,李晓娜.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情报学对比研究[J]
.现代情报,2012,32(12):86-94.
被引量:2
6
王酉梅.
《资治通鉴》编修中的文献研究[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1):113-116.
7
美国 ACRL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简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0(4):43-47.
被引量:11
8
秦建平.
《大事记》编写三题[J]
.山西档案,2005(3):36-36.
9
曹炳忠.
变则通 通则久——略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的创新[J]
.江苏地方志,2012(1):34-34.
10
承嘉业精神 扬中华文化——《嘉业藏书楼》画册首发式暨纪念嘉业藏书楼八十周年座谈会隆重举行[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1):26-26.
图书馆杂志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