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说"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不同诠释,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采取了不同的模式。"五形态论"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与直接"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特征的混淆,使得共和国前30年出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社会危机,"一大二公"式的高度计划的极端公有制模式也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桎梏。"三形态说"澄清了两种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混淆,正确回答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出处
《唯实》
2011年第2期28-32,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