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书证的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有些书证可以直接证明案件的性质、作案动机和目的 2.可以鉴别其他证据的真伪 3.可以揭穿犯罪分子的狡辩和虚伪的陈述 4.在贪污等经济犯罪案件中。
出处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
2011年第2期30-30,共1页
Legislation and Policy of 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关键词
书证
经济犯罪案件
意义
作案动机
犯罪分子
证据
贪污
分类号
D918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管美芳.
浅论公证公信力的维护[J]
.活力,2009(03X):120-120.
2
刘金友.
排除一切矛盾和其他可能性——审查判断证据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J]
.政法论坛,1985,3(5):33-37.
被引量:1
3
张福林,姜贵盛.
谈谈公证文书证据效力的实现[J]
.山东法学,1998,13(6):49-50.
4
张坚,薛喜堂.
刑事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实践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1995(2):46-49.
5
赵元.
巨贪之痛:幸福家庭的毁灭[J]
.党员文摘,2007(9):19-21.
6
马中东.
权钱交易终受惩 法庭狡辩亦枉然──新乡市原市委副书记王德水受贿案审判录[J]
.中国监察,2001,0(2):40-42.
7
林鸣.
“最初”与“最终”[J]
.中国检验检疫,2008(11):60-60.
8
虚假的证词[J]
.初中生学习(低),2014(4):41-41.
9
周彪.
想听听王怀忠的“狡辩”[J]
.廉政瞭望,2004(5):35-35.
10
许慧中.
利用发票犯罪的手段与防范对策[J]
.党政干部学刊,1999(5):46-46.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