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道德悖论现象之“恶”及其认识论意义 被引量:5

"Vice" in Moral Paradoxical Phenomenon and its Epistemological Significanc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道德悖论现象之"恶"不同于道德谴责公认之恶,也不同于"人必有私"的人的"自然本性",多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特征,当人们视"恶"为恶时多处于"见仁见智"的认知状态。"恶"蕴含着促进社会与人的道德进步的逻辑张力,对于伦理学理论好道德建设的创新好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在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 "Vice" in moral paradoxical phenomenon differs from the vice condemned by the public,and also from selfish nature of human beings."Vice" contains logical tension to promote social and human moral progress which is of great epistemological significance to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ethics,especially in the tim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作者 钱广荣
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6-48,53,共4页 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德悖论现象研究"(08BZX065)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道德悖论现象之“恶” “人必有私”之“恶” 认识论 vice vice in moral paradoxical phenomenon' selfish nature of human being epistem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4

共引文献2335

同被引文献12

  • 1高兆明.耻感与存在[J].伦理学研究,2006(3):1-5. 被引量:53
  •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l:43. 被引量:5
  •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 被引量:1
  •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52. 被引量:1
  • 5Taylor;S.E;Peplau;L.A;Sears;S.0.Social Psychology[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60. 被引量:1
  • 6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64. 被引量:1
  • 7莫蒂默?艾德勒.西方思想宝库[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626. 被引量:1
  • 8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32233. 被引量:1
  • 9(美)约翰·杜威(JohnDewey)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被引量:1
  • 10鲁芳.诚:道德的心灵之根[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125-12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