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危机冲击下,宏观调控近年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格外重视。我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提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要求"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2010年要求"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近日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又提出"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对宏观调控科学性的认识应从宏观调控的内涵和外延入手,如此方可澄清理论界的一些误解。宏观调控不是常性调控或间歇性调控的非此即彼,而是经常性调控和间歇性调控的和谐;不是专指逆周期调控,而是逆周期调控与顺周期调控的统一;不是特指重调,而是包括引导、微调和重调三种方式。引导,是贯穿于经济发展整个过程的经常性调控手段。引导和微调,是宏观调控的常规内涵。重调,是在特殊情况下所采用的终极调控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要求及时发现调控需求以增强调控预见性;正确选定调控重点、方向和措施以提高调控针对性;恰当把握调控时机和力度以提高调控节奏感;即时跟踪调控效果以检验调控有效性……
出处
《宏观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7-61,共5页
Macro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