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白玉蟾融通三教之内丹性命思想论析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以丹论名著于世,融通三教是其内丹性命思想的最突出特征之一。他援儒入道,摄禅融老,强调炼形以养神、明心见性以合道,究其实质是欲以道为本,融合三教思想于一炉,锻造出更为成熟圆融的内丹性命论。故其丹学呈现出圆熟、简要、通俗等特点,对后学影响深远,并对于南宗内丹学的实践与传播,以及南宗教派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许伟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8-182,共5页
Religious Studies
关键词
白玉蟾
内丹
融通三教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1
1
《海琼问道集》,《正统道藏》第5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57年,第701,706,721,720页.
被引量:1
2
苏森.《跋修仙辨惑论序》,萧天石.《白玉蟾全集》(下),台北:自由出版社,1987年,第1155页.
被引量:1
3
白玉蟾.《上清集》,《正统道藏》第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57年,第673,645,663页.
被引量:1
4
白玉蟾.《性命日月论》,萧天石.《白玉蟾全集》(上),台北:自由出版社,1987年,第409页.
被引量:1
5
《鹤林问道篇》,萧天石.《白玉蟾全集》(下),第929,925,933,932页.
被引量:1
6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388.
7
白玉蟾.《无极图说》,《藏外道书》第5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第131页.
被引量:1
8
陆九渊.《与李宰书》,《陆象山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第95页.
被引量:1
9
《海琼白真人语录》,《正统道藏》第55册,台jE:新文丰出版公司,1957年,第686,661,695,681,687,682,685页.
被引量:1
10
《纯阳真人混成集》,《道藏》第2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88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脱脱 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14029.
被引量:388
2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被引量:242
3
太虚.太虚大师全书[G].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4
黄宗羲.南雷集[G]//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上海书店,1989.
被引量:1
5
丘处机.磻溪集[G]//正统道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
被引量:1
6
刘处玄.仙乐集[G]//正统道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
被引量:1
7
王丹桂.草堂集[G]//正统道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
被引量:1
8
吕洞宾.孚佑上帝三宝心灯[G]//道藏辑要.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9
淄门警训[G]//高楠顺次郎,等.大正藏.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
被引量:1
10
延寿.万善同归集[G]//高楠顺次郎,等.大正藏.台北: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0
1
蔡钊.
道教太极图与琵琶艺术“体圆和”之关联[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2):261-264.
被引量:2
2
章伟文.
张伯端内丹学思想探微[J]
.中国哲学史,2009(1):87-94.
3
刘亚明,胡敏燕.
从佛教圆融思想看文化和谐之可能--以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圆融为例[J]
.求索,2009(1):119-121.
被引量:5
4
刘延刚.
论陈撄宁对道教与科学之关系的调适[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51-57.
被引量:4
5
何仁富.
唐君毅论儒家“三祭”的宗教价值[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4-68.
被引量:5
6
唐大潮,周冶.
南宋元明时期佛教“三教合一”思想略论[J]
.世界宗教研究,2009(2):47-54.
被引量:3
7
孙亦平.
道教与基督教的幸福观比较--以葛洪与奥古斯丁为例[J]
.江苏社会科学,2010(1):24-29.
被引量:4
8
尹怡.
张宇初的思想特点及其成因[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21-125.
被引量:2
9
郭锐.
金代文学家王寂与佛教[J]
.北方文物,2011(1):87-90.
被引量:1
10
金建锋,饶有昌.
论李昌祺与佛教之关系[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4):22-2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
1
孙燕华.
烟霞供啸咏 泉石瀹精神——白玉蟾诗文特色散论[J]
.中国道教,2000(2):36-41.
被引量:4
2
黎国器.
白玉蟾及其在广州写的三首诗[J]
.岭南文史,2009(3):42-45.
被引量:1
3
何敦铧.
关于道教金丹派南宗第五祖白玉蟾几个问题的探索[J]
.世界宗教研究,1999(4):59-68.
被引量:9
4
詹石窗.
诗成造化寂无声——武夷散人白玉蟾诗歌与艮背修行观略论[J]
.宗教学研究,1997(3):26-34.
被引量:8
5
何敦铧.
白玉蟾生平事迹初探[J]
.中国道教,1992(1):31-35.
被引量:2
6
《海琼白真人语录》卷4《陈情表》,《道藏》第33册,第136页.
被引量:1
7
《道法会元》卷1《道法九要·行法》,《道藏》第28册,第679页.
被引量:1
8
《海琼传道集·钩锁连环经》,《道藏》第33册,第152页.
被引量:1
9
黄永锋,方宝璋.
白玉蟾活动区域考[J]
.世界宗教研究,2012(6):67-75.
被引量:4
10
刘浦江.
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J]
.中国史研究,2003(2):117-128.
被引量:48
引证文献
4
1
万志全.
论白玉蟾诗的审美意象、意境与意趣[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44-148.
被引量:1
2
方宝璋,于洪涛.
白玉蟾交友考论[J]
.世界宗教研究,2015(3):104-114.
3
于洪涛.
白玉蟾多重性考论[J]
.世界宗教研究,2018(2):83-96.
被引量:2
4
许伟.
程以宁《太上道德宝章翼》中的内丹养生思想[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35):245-247.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景新.
出入于方外与尘寰的高歌——南宗五祖白玉蟾的诗歌创作[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5):23-33.
被引量:1
2
侯体健.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与晚宋诗坛趋向[J]
.文学遗产,2021(4):95-106.
被引量:2
3
戚昊.
宗派、制度与仪式:白玉蟾的禅宗文体书写[J]
.宗教学研究,2024(2):39-46.
1
张桂珍,白如祥.
重玄学对王重阳思想的影响[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12):61-63.
2
李景林.
论《中庸》的方法论与性命思想[J]
.史学集刊,1997(2):4-14.
被引量:8
3
刘红梅.
明末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佛教戒律复兴——以莲池 宏为中心[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6):32-36.
4
陆畅.
试论国学的基本特征[J]
.新世纪图书馆,2014(1):84-87.
5
张炳尉.
论先秦儒家性命思想的演进[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56-61.
被引量:1
6
汤其领.
张三丰道教思想探略[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9(1):98-100.
被引量:3
7
申淑华.
嵇文甫的晚明思想史观[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104-106.
8
贾来生.
苏轼三教思想探微[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3):61-64.
被引量:3
9
唐大潮.
“夫一心者,万法之总也”——唐宗密禅师调合三教思想略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00(2):76-78.
被引量:1
10
杨静.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30(3):89-90.
宗教学研究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