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上海城市地方主义与传媒想象——周立波现象分析 被引量: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周立波现象在全球化背景下构成了地方主义崛起的文化景观,传媒对于这个文化景观的阐发,表明在以民族国家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中国,城市这个中观层面的地方主义开始浮现。在上海迈向中国唯一的"全球城市"的背景下,传媒借由上海的独特历史,建构了关于"上海隐情"的话语叙事,赋予上海城市地方主义以多重文化意义,重构了上海城市与民族国家的历史关系。
作者 孙玮
出处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Journalism Research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从报纸到因特网:中国都市研究"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09JJD8600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6

  • 1[法]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王菊,赵念国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3页. 被引量:3
  • 2[美]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被引量:1
  • 3[美] 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王宪明、高继美、李海燕、李点译,凤凰出版传媒公司、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被引量:1
  • 4[美] 顾德曼,《家乡、城市和国家--上海的地缘网络与认同,1853-1937》,宋钻友译,周育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被引量:1
  • 5李天纲著..南京路 东方全球主义的诞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93.
  • 6刘建辉著,甘慧杰译..魔都上海 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4.
  • 7卢汉超,"中国城市与文化认同散论",会议论文,发表于"'上海开埠1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1843-2003".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高校都市E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2003年12月14日--16日. 被引量:1
  • 8[美] 丝奇雅·沙森,《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周振华等译、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被引量:1
  • 9孙玮,李美慧.制造上海:报纸中的“上海开埠”——以2003年为例[J].新闻大学,2009(4):148-155. 被引量:10
  • 10熊月之著..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519.

二级参考文献13

  • 1熊月之.略论上海人形成及其认同[J].学术月刊,1997,29(10):55-61. 被引量:13
  • 2李天纲.“‘开埠纪念’的纪念”,载于《上海壹周》2003年10月29日. 被引量:1
  • 3卢汉超.“中国城市与文化认同散论”,选自“上海开埠1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1843-2003)”会议论文集,该会议于2003年12月14-16日召开,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高校都市E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 被引量:1
  • 4吴叡人.“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导读”,选自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被引量:1
  • 5许纪霖."还原上海文化的多元存在",载于《解放日报》2003年11月20日. 被引量:1
  • 6“从160年前小渔村变成当代国际大都市--小小地图见证上海沧桑巨变”,《新闻晚报》2003年11月18日. 被引量:1
  • 7都市村民,“商业风景也要学术内涵”,载于《新民晚报》2003年11月16日. 被引量:1
  • 8李天纲 罗岗 韩毓海.“上海开埠160年”专题[J].书城,2003,(9). 被引量:1
  • 9“以史为鉴建设一流大都市--上海‘从开埠到开放’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陈至立到会讲话”,《文汇报》1993年8月13日. 被引量:1
  • 10"从开埠的上海到开放的上海--近百位海内外专家汇聚申城,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文汇报》1993年8月14日.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137

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