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事疑案裁判的利益衡量 被引量: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民事疑难案件裁判应当借入利益衡量方法,并且具有较为开放的社会性基础,适当承载和超越法律之外集合性的潜在期待或要求,形成普适化的裁判规则。面对中国社会结构的阶层化趋势,民事疑难案件的利益衡量,一般情况下应当考虑以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阶层利益为相对性标准获得裁判的"基本理由",而面对复杂社会结构时则继续考虑以类型化思维获得裁判的"更强理由"。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商谈机制使得"基本理由"和"更强理由"真正达成共识产生合意性,进而为普适化的裁判规则形成奠定基础。我们必须正视由此引发的法官自由裁量权限度,保证利益衡量的结论能在规则意义上持续压倒其他理由,同时,利益衡量所产生的裁判规则应当主要为解释性规则。
作者 杨力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60,共11页 Law Science
基金 上海市2009年曙光计划项目"中国乡土社会司法理念的修正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07JC82000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Mark Tebbit, Philosophy of Law: An Introduction, London: Routledge Press, 2000, pp. 52-53. 被引量:1
  • 2[德]卡尔·拉伦茨 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42页. 被引量:245
  • 3Steven J. Burton, Judging in Good Fait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pp. 3 -6. 被引量:1
  • 4[美]詹姆斯·安修.《美国宪法解释与判例》,黎建飞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55-156页,第149页,第149页. 被引量:3
  • 5梁慧星著..民法解释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340.
  • 6[英]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被引量:3
  • 7陆学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更加重视调整社会结构[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5-10. 被引量:17
  • 8李强.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J].经济界,2006(1):35-42. 被引量:36
  • 9[美]彼得·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王春光、谢圣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7-59页. 被引量:2
  • 10Richard Centers, Psychology of Social Class: A Study of Class Consciousnes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9, p. 4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9

共引文献443

同被引文献363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1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