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杜甫与唐代诗人创作对赋体的参用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唐代诗人在创作中大量参用赋体。本文围绕杜甫的几类诗歌,从其融赋入诗的表现,到如何实现异体相生,创变升华,予以探讨。兼及四杰、李白、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等人,对唐诗吸收赋体概况作简要勾勒。赋之不断被诗吸纳,参与唐诗演进创变过程,说明异体相生是促进文体发展与繁衍的重要因素。
作者
余恕诚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诗与其他文体关系研究"(01ZW030)的部分研究成果
关键词
杜甫
唐代诗人
参用赋体
异体相生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6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8
1
《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6月,第147-192页.
被引量:3
2
杨伦.《杜诗镜铨》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7页.
被引量:1
3
杨伦.《杜诗镜铨》卷一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649页.
被引量:1
4
《钱注杜诗》卷一五《秋兴八首》题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1年版,第504页.
被引量:1
5
黄生.《杜诗说》卷八.黄山书社1994年版,第335页.
被引量:1
6
杨绳武.《文章鼻祖》卷六评《哀江南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集部四〇八,第133-134页.
被引量:1
7
《钱注杜诗》卷一五《秋兴八首》其七后笺语,第541页.
被引量:1
8
《杜诗镜铨》卷一二,第591页.
被引量:2
9
王嗣奭.《杜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84页.
被引量:1
10
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八引《杜臆》.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2
1
李燊.
犹带齐梁:论初唐对梁代七古的转换[J]
.华中学术,2023(4):70-78.
2
江弱水.
独语与冥想:《秋兴》八首的现代观[J]
.文学遗产,2007(3):63-72.
被引量:10
3
莫砺锋.
穿透夜幕的诗思——论杜诗中的暮夜主题[J]
.文学遗产,2009(3):4-12.
被引量:14
4
吴国升.
春秋文字发展演变的初步考察[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2):84-87.
被引量:1
5
吴光兴.
诗赋·辞赋·赋颂——两汉辞赋文学的方向性及其认同问题[J]
.文学评论,2015(6):176-181.
被引量:1
6
王腾.
论元稹的以赋为诗[J]
.中国韵文学刊,2015,29(4):16-23.
7
杨合林.
辞赋对话模式的生成与展开[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45(1):114-119.
8
彭燕.
论汉赋对杜甫创作的影响[J]
.中国文学研究,2017(1):40-44.
被引量:1
9
林瑶.
林庚诗论及其文艺思想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8):130-132.
10
袁丁.
汉代诗歌生成与赋体关系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12):22-26.
同被引文献
56
1
格诺德·伯梅,杨震.
伯梅气氛美学访谈录[J]
.外国美学,2019(2):266-284.
被引量:9
2
王卓斐,王奕汀(译),高晓芳(校).
气氛美学与文化交互研究[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2):18-29.
被引量:7
3
冯锺芸.
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8(3):23-34.
被引量:2
4
张志岳.
关于杜甫《秋兴八首》的评价问题[J]
.求是学刊,1980,7(3):12-17.
被引量:1
5
董利伟.
《秋兴八首》的时空结构与意境创造[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53-59.
被引量:5
6
林庚.
诗化与赋化[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1):74-76.
被引量:8
7
余恕诚.
赋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J]
.文学遗产,2004(5):60-70.
被引量:2
8
刘朝谦.
杜甫赋文心迹与赋论、赋评[J]
.杜甫研究学刊,2002(2):1-12.
被引量:6
9
白承锡.
韩国高丽朝辞赋综论[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75-81.
被引量:3
10
蒋文燕.
从比附颂德到托物抒情——试论汉代咏物赋的意义转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138-14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彭燕.
论汉赋对杜甫创作的影响[J]
.中国文学研究,2017(1):40-44.
被引量:1
2
王思豪.
新世纪以来赋学研究的开拓与反思[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4):50-56.
被引量:2
3
陆嘉琳.
论杜甫五古行旅的以赋为诗[J]
.杜甫研究学刊,2017(2):36-42.
4
李玉会.
从“诗史”到“赋史”:朝鲜文人赵彭年纪行赋的国事书写[J]
.外国文学评论,2022(4):61-85.
被引量:1
5
陈航.
论杜甫《雕赋》[J]
.今古文创,2023(29):47-49.
被引量:1
6
陈淼霞.
论《秋兴八首》的气氛空间与悲怆审美[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6):59-64.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秦玮,刘培.
新时期楚辞研究的开拓与反思[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171-177.
被引量:1
2
陈伦敦,万葵.
民国期刊赋作文献述略[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1-8.
被引量:2
3
陈航.
论杜甫《雕赋》[J]
.今古文创,2023(29):47-49.
被引量:1
4
靳普惠.
2023年杜甫研究综述[J]
.杜甫研究学刊,2024(1):107-115.
5
王思豪.
中国古典文学的“赋史”传统[J]
.中国社会科学,2024(11):107-128.
1
张仲谋.
论文体互动及其文学史意义[J]
.文艺理论研究,2014(3):133-145.
被引量:5
文学遗产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