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种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般来说,革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的是以理论武装和教育群众,是理论掌握群众,是理论的群众化。和谐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的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理论的沟通与交流,是大众堂握和创新理论,是群众的理论化。二者在"大众"的内涵、操作模式、贯穿的原则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区别。
作者
林国标
机构地区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出处
《学习论坛》
2010年第12期57-62,共6页
Tribune of Stud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建设研究"(10BSK061)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语境
大众化
启蒙
教化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479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被引量:516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被引量:1112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3023
共引文献
8479
1
张明伟.
军队干部道德建设方式创新思考[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2):18-22.
2
黄祥红.
一脉相承 原则永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1):20-23.
3
潘春良.
以问题为中心确立研究方向和构建研究体制——对地方社科院研究方向定位和研究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
.学习与探索,2004(4):10-14.
4
陈树林.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层解读[J]
.学习与探索,2004(4):27-29.
被引量:7
5
李默海.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与中国现代国家之建设[J]
.求实,2004(8):4-6.
6
路爱林.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
.求实,2004(8):7-10.
被引量:1
7
李曜,刘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现代化建设[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54-57.
8
颜长青,刘俊.
论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自觉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114-117.
9
刘大椿.
问题意识与超越情怀[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4):18-25.
被引量:39
10
黄顺基.
问题、逻辑与理论创新[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4):34-4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5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被引量:1
2
赵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2008(7):31-35.
被引量:94
3
黄明理,赵政委,戴锐.
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与其大众化的内在逻辑[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3):41-44.
被引量:19
4
龚世星.
新媒体时代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1):5-9.
被引量:10
5
汪勇.
大众分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诘难与应对[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1):53-5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吴远,韦汉吉.
群体差异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5-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徐俊.
近五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6):713-717.
2
刘泰来.
习近平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战略思维[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1):14-19.
被引量:17
3
周银珍.
国际情怀与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J]
.宁夏社会科学,2018(1):21-29.
被引量:11
4
周银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重塑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2):22-30.
被引量:14
1
杨会清.
建国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问题”的探索[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4):17-20.
2
蔡克文,王善.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探索[J]
.商业时代,2010(28):6-7.
被引量:3
3
朱松节.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哲学群众化的开拓者[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12-14.
4
张志荣.
马克思恩格斯群众思想探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6):109-114.
5
贾宝荣.
浅析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J]
.青年与社会(下),2015,0(2):346-347.
6
陈春红,顾大伟.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看毛泽东思维的超前性[J]
.世纪桥,2000(3):12-14.
7
石仲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2(4):175-183.
被引量:40
8
阎树群,郭江凡.
论刘少奇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特征[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2):82-86.
被引量:2
9
范春婷.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理论观察,2012(1):88-89.
被引量:3
10
黄金魁.
试析延安时期毛泽东对知识分子与工农关系的认识[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3):79-82.
学习论坛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