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3-77,共5页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同被引文献22
-
1胡天军,张香平,向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与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互动关系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56-59. 被引量:7
-
2王超明.美国研究生教育述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2):91-93. 被引量:9
-
3李晓轩,时勘,周德进.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在忙什么[J].科学新闻,2000(50):14-14. 被引量:1
-
4谭卫和.我国90年代高级专家群体结构特征分析[J].中国人才,2001(4):29-30. 被引量:6
-
5路甬祥.规律与启示——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看科技原始创新的规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4):3-11. 被引量:60
-
6吴广宇.卡文迪许实验室为何成为诺贝尔科学奖的“孵化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128-130. 被引量:1
-
7楼艳,顾建民.香港科技大学崛起的成功之道[J].高等农业教育,2006(11):83-85. 被引量:5
-
8赵红州.中国不可淡漠诺贝尔奖[J].科技导报,1995,8:3-6. 被引量:3
-
9[2]"211工程"部协办."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D].1995. 被引量:1
-
10[4]"211工程"部协办."211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D].199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
1黄英.把握基本特征,切实提高“211工程”建设的管理效益[J].现代教育论丛,2008(2):32-36.
-
2李大鹏,刘云.美国研究生培养的资助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9):86-89. 被引量:11
-
3吴广宇.卡文迪许实验室为何成为诺贝尔科学奖的“孵化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128-130. 被引量:1
-
4徐杰.物理教学:应为学生的未来奠基——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考察感悟[J].物理教师,2014,35(9):74-77.
-
5朱娟蓉.丰硕的实验室成果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石——对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点评、启示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37):1-2. 被引量:1
-
6李晓轩,牛珩,冯俊新.科研拔尖人才的成才规律与启示[J].科学学研究,2004,22(3):273-277. 被引量:33
二级引证文献46
-
1闫昊,赵延东,周建中.导师身份对科研人员职业成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21,42(5):191-199. 被引量:2
-
2贺德方.基于知识网络的科技人才动态评价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6):47-53. 被引量:21
-
3段志光,卢祖洵.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诺贝尔奖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5,26(09S):70-71. 被引量:1
-
4卢毅,肖湘愚,李晓.明确理念 针对实际 创建新型研究生奖助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26-29. 被引量:13
-
5田家华,张光进,姜炜.知识员工考评方法的权变选择研究:绩效特征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64-69. 被引量:3
-
6王雁,蔡晓群.我国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嬗变[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2):111-114. 被引量:8
-
7彭安臣.博士生资助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51-58. 被引量:3
-
8廖和平,王克喜,邓淇中.高校女研究生安全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5):11-16.
-
9陈晓剑,李峰,刘天卓.基础研究拔尖人才的关键成长路径研究——基于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1,29(1):44-48. 被引量:44
-
10孙玲,尚智丛.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8):156-161. 被引量:7
-
1范旭,李佳晋.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协同创新实践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20):79-83. 被引量:7
-
2眭平.卡文迪许实验室与贝尔实验室的人才方略比较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43-147. 被引量:5
-
3史振华.让交流活动闪耀光彩[J].科学课(小学版),2008(10):6-7.
-
4黄涛,王莹.诺贝尔奖获得者集群植根于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J].科协论坛,2016,0(4):24-25. 被引量:1
-
5陈之藩.知识与智慧[J].教师博览(上旬刊),2008(8):40-41.
-
6宋开强,高嘉社.基础科学与军事技术创新关系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14,16(2):34-39. 被引量:1
-
7洛水.科学中心的创始人——弗兰克·奥本海默[J].科技馆,2008(1):5-6.
-
8王峰.在默会知识概念考察中思考——读郁振华《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J].博览群书,2013(10):41-44.
-
9华新民.苏维埃的海归——卡皮查和他的“克里姆林宫书简”[J].科学文化评论,2012,9(2):26-53. 被引量:1
-
10本刊编辑部.本专栏首刊致读者[J].湖北教育(科学课),1995,0(1):1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