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考古科技与科学考古学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科技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新科技手段的应用和信息提炼,有时对考古学重建历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对科技手段的运用以及对科技考古学的地位在我国学界及考古圈内仍然存在不同看法。
作者
陈淳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文博系
出处
《南方文物》
2010年第4期1-7,共7页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关键词
科技考古学
科技手段
科学
信息提炼
类型学
地层学
国学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王昌燧.
学科进展与展望:蓬勃发展的科技考古学[J]
.南方文物,2009(3):7-14.
被引量:2
2
陈淳,潘艳,魏敏.
再读跨湖桥[J]
.东方博物,2008(2):14-2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J]
.科学通报,2003,48(11):1200-1204.
被引量:109
2
蔡莲珍,仇士华.
碳十三测定和古代食谱研究[J]
.考古,1984(10):949-955.
被引量:130
3
秦颍,朱继平,王昌燧,董亚巍.
利用微量元素示踪青铜器矿料来源的实验研究[J]
.东南文化,2004(5):89-92.
被引量:9
4
仇士华,蔡莲珍.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碳十四年代框架[J]
.考古,2001(1):90-100.
被引量:23
5
王永江,姜晓玮.
卫星遥感探讨杭州湾跨湖桥古文化消失原因[J]
.国土资源遥感,2005,17(1):66-69.
被引量:7
6
王旭龙,卢演俦,李晓妮.
黄土细颗粒单测片再生法光释光测年的进展[J]
.核技术,2005,28(5):383-387.
被引量:29
7
胡耀武,王昌燧.
中国若干考古遗址的古食谱分析[J]
.农业考古,2005(3):49-54.
被引量:22
8
柳志青,沈忠悦,柳翔,施加农.
跨湖桥文化先民发明了陶轮和制盐[J]
.浙江国土资源,2006(3):58-60.
被引量:4
9
吴妍,姚政权,龚明,赵志军,王昌燧.
三维图像重建在植硅体研究中的应用[J]
.农业考古,2006(1):61-64.
被引量:7
10
王维达,夏君定,周智新.
热释光前剂量饱和指数法测定中国古瓷器年代[J]
.中国科学(E辑),2006,36(5):525-540.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2
1
何中源,张居中,杨晓勇,王海明,张恒.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石制品资源域研究[J]
.第四纪研究,2012,32(2):282-293.
被引量:8
2
张立军,李超荣,廖民生.
“一带一路”视域下三亚史前文化遗址的价值挖掘与探析[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39(10):47-5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3
1
李凤亮.
新文科:定义·定位·定向[J]
.探索与争鸣,2020,0(1):5-7.
被引量:125
2
陈凡,何俊.
新文科:本质、内涵和建设思路[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1):7-11.
被引量:132
3
陈淳.
资源,神权与文明的兴衰[J]
.东南文化,2000(5):14-19.
被引量:14
4
陈淳.
北京猿人新传—读《龙骨山—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J]
.江汉考古,2010(2):131-138.
被引量:3
5
陈淳,陈虹.
西伯利亚发现未知古人类[J]
.江汉考古,2010(3):137-139.
被引量:1
6
陈淳.
考古学的范例变更与概念重构[J]
.南方文物,2011(2):78-84.
被引量:10
7
贾洛斯拉夫·马里纳,泽德奈克·瓦希塞克,陈淳.
考古学概念的考古[J]
.南方文物,2011(2):93-99.
被引量:10
8
陈淳.
发扬传统 锐意创新——重译《时间与传统》记[J]
.南方文物,2011(1):47-53.
被引量:1
9
波希丝·克拉克森,陈淳.
考古学之想象:图像的情景化[J]
.南方文物,2012(3):185-188.
被引量:1
10
约翰·霍克斯,米尔福德·沃尔波夫,陈淳.
现代人起源六十年之争[J]
.南方文物,2011(3):158-16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陈淳,张萌.
西学中用 与时俱进——陈淳教授访谈录[J]
.南方文物,2017(3):23-36.
被引量:1
2
董文强,杜昱民,孙旋璐.
新文科背景下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模式初探--以文物科学与技术为例[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9-65.
被引量:1
3
贺存定.
夹缝中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学术认同与学科反思[J]
.文博学刊,2018(2):21-2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蔡晃,许丽娟,詹伟锋.
新文科背景下人文型工艺美术的发展路径探析——以莆田学院为例[J]
.莆田学院学报,2023,30(6):100-104.
2
李晓琳.
弥合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考古学之影响[J]
.大连大学学报,2023,44(6):46-51.
被引量:1
1
马晓玲.
北周考古的新发现——《北周田弘墓》述评[J]
.华夏考古,2012(4):146-150.
2
李增惠.
科技考古学的现状与展望学术讨论会——香山科学会议第136次学术讨论会[J]
.中国基础科学,2000(5):42-43.
3
李清临.
科技考古学概述[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5):676-681.
被引量:2
4
赵丛苍,郭妍利.
科技考古学初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6):87-93.
被引量:3
5
王晓琪.
考古世界里的精准科技探测[J]
.大众考古,2013(1):66-71.
6
蒋晓春.
中国考古学的学术定位及对人类学的诉求[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57-61.
7
王维达.
让古老的考古学焕发出青春的光辉--评陈铁梅教授编著的《科技考古学》[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20(4):50-50.
8
王昌燧.
学科进展与展望:蓬勃发展的科技考古学[J]
.南方文物,2009(3):7-14.
被引量:2
9
“考古”百议[J]
.大众考古,2013(2):18-18.
被引量:1
10
韩俊红.
追忆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J]
.学术界,2008(5):233-236.
被引量:2
南方文物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