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与伽达默尔的翻译哲学观比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鲁迅和伽达默尔是翻译学研究领域内的两位重要人物,对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应用理论、译者与作者、文本与真理等方面。随着翻译学研究的哲学转向,哲学思辨在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比重增大、联系变广,鲁迅和伽达默尔的翻译哲学观逐步走到一起,合力为中国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本文从时代背景、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入手,着重比较了两位历史伟人的异同之处。通过对二人在思想和观点上的相互印证比较,有效地实现了对他们的历史解读。
作者
王彬
王银泉
机构地区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0年第4期159-164,175,共7页
关键词
视阈融合
历史背景
翻译
哲学
比较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1
王凡.
“屈原”与“过客”——从屈骚精神看鲁迅《野草》的蕴涵[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9(2):77-80.
被引量:1
2
毛莉.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对翻译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阐述[J]
.社科纵横,2008,23(3):173-174.
被引量:2
3
洪汉鼎.
伽达默尔的前理解学说(上)[J]
.河北学刊,2008,28(1):53-62.
被引量:54
4
王友贵.
鲁迅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翻译文学史、中外关系的贡献[J]
.外国语言文学,2005,22(3):182-188.
被引量:12
5
孙丽君.
康德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其贡献——兼与黑格尔美学比较[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6(1):89-91.
被引量:1
6
刘洋.
迦达默尔与钱钟书解释学思想比较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11-14.
被引量:1
7
张德让.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1,22(4):23-25.
被引量:146
8
潘正文.
立人中的本体论内涵──鲁迅早期文化思想的佛学透视[J]
.鲁迅研究月刊,1998(7):13-18.
被引量:3
9
周质平著..胡适与中国现代思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407.
10
胡适著,欧阳哲生,刘红中编..中国的文艺复兴 英汉对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523.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周光庆.
中国古典解释学方法论反思——兼与杨润根先生商榷[J]
.学术界,2001(4):126-134.
被引量:5
2
伽达默尔,甘阳.
《真理与方法》二版序言[J]
.世界哲学,1986(3):46-50.
被引量:12
3
蔡新乐.
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的比较[J]
.外国语,2000,23(2):55-61.
被引量:19
4
吕俊.
哲学的语言论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
.外国语,2000,23(5):49-54.
被引量:89
5
张华.
两种历史文化语境下的追问——鲁迅、尼采的两场美学批评之比较[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56-59.
被引量:1
6
杨义.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J]
.文学评论,2006(5):5-25.
被引量:16
7
汤一介.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1,(1):240-253.
被引量:2
8
[26]钱钟书.管锥篇[M].北京:中华书局.1979,855.
被引量:11
9
[1]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译文出版社,2004年.
被引量:1
10
[2]Gadamer,Hans-Georg.Truth and Method[M].NewYork:Crossroad,198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10
1
雷平.
原典研读的态度与方法——从柳诒徵“读前人自著之书”谈起[J]
.通识教育研究,2019(1):28-34.
2
朴巍巍,李栋宁.
情感化设计中本能层审美的历史性关照[J]
.汉字文化,2020(3):190-191.
3
张蔷.
中国古典戏剧外译中的“小说化”改编——以莫朗的《西厢记》法译本为例[J]
.翻译界,2021(1).
被引量:2
4
朴巍巍.
诠释学视域下游戏规则的认知循环[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4):177-178.
5
徐拂洋,孙一萍.
互动电影的斯蒂格勒式解读[J]
.传媒论坛,2022,5(15):68-70.
6
赵尚.
现代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的关联[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2):55-56.
7
刘霁,班荣学.
文化误译与译者主体性——兼评小说《浮躁》英译本[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6(5):51-53.
被引量:4
8
郑意长.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王国维翻译思想评析[J]
.东方丛刊,2008(4):102-109.
被引量:2
9
薛美薇.
翻译研究的哲学解释学视角[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404-405.
被引量:1
10
彭志洪,彭朝忠.
异域文化的“拿来主义”——鲁迅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学[J]
.作家,2011(4):28-29.
1
李冬莲.
从翻译哲学观探析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J]
.职业教育研究,2009(8):80-82.
2
李冬莲.
从翻译哲学观探析商务英语中隐喻的翻译[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52-54.
被引量:1
3
张永中.
变译:主体间性的视阈融合[J]
.外语学刊,2014(1):89-93.
被引量:2
4
贺鸿莉,谢彩虹.
阐释学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及其局限性[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10):144-145.
5
武重阳.
浅析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5):79-81.
被引量:1
6
孙丰果.
话语分析整合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7-79.
被引量:2
7
蒋海霞.
阐释学关照下的“非有复译不可”[J]
.科技信息,2010(35).
被引量:1
8
任伟光.
论语言模因的表象及社会功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S2):286-287.
9
贾焕杰.
阐释学观照下的复译和误译[J]
.前沿,2010(6):154-156.
被引量:1
10
王晶.
从接受美学视角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11):139-141.
被引量:4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