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物及危害症状,分析了发生规律和流行因子,结合该地区小麦的生产实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以指导小麦生产。
作者
陈香华
汪立新
熊战之
付佑胜
赵桂东
李茹
郭小山
刘伟中
周长勇
王宏宝
机构地区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1期200-201,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基金项目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危害症状
发生规律
流行因子
防治技术
徐淮地区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6
1
王玉雪,袁小丽,司剑林.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0(9):177-177.
被引量:5
2
王东海,贾文华.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6(11).
被引量:7
3
宋玉立,何文兰,杨共强,刘红彦.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0,29(4):14-14.
被引量:38
4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J]
.上海农业学报,2000,16(1):62-66.
被引量:16
5
叶正荷,朱建祥,苏卫华,夏桂平,潘泽义.
兼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复配药剂筛选及毒力测定[J]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335-338.
被引量:8
6
南京农业大学等编..农业植物病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24.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王向阳,黄咏沧,刘升,姜磊.
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气象指标分析及在测报上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35-36.
被引量:15
2
张文吉.
农药混剂中单剂搭配和最佳配比选择值得注意的问题[J]
.农药,1994,33(4):26-27.
被引量:11
3
史建荣,王裕中,陈怀谷,沈素文.
三唑酮和多菌灵协同作用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及机理初探[J]
.江苏农业学报,1995,11(4):30-33.
被引量:4
4
马志强,刘国容,严乐恩,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
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监测[J]
.植物保护学报,1997,24(1):85-88.
被引量:31
5
周明国,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 (第一卷 ),1998年,62页
被引量:1
6
陈万义,新农药研究与开发,1996年,210页
被引量:1
7
韩丽娟,农药复配与复配农药,1994年,5页
被引量:1
8
罗巧燕,曹远银,宋慧君,邱宏伟,范世奇,王玉坤.
小麦赤霉病菌固体培养基产毒条件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5):94-96.
被引量:7
9
张玉江.
混配杀虫剂增效性测定中共毒系数的简化计算法[J]
.农药科学与管理,1993,14(1):46-47.
被引量:4
10
宋玉立,何文兰,杨共强,刘红彦.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0,29(4):14-14.
被引量:38
共引文献
64
1
刘小宁,刘海坤,黄玉芳,叶优良.
施氮量、土壤和植株氮浓度与小麦赤霉病的关系[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306-317.
被引量:19
2
韩新才,张宁,肖国蓉,胡长富.
农抗120和百菌清对辣椒炭疽病菌联合毒力的测定[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2):157-160.
被引量:10
3
方荣,万新建,周坤华,陈学军.
藠头施肥试验及种藠消毒试验初报[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8):29-31.
被引量:2
4
吴学宏,肖建华,张文华,高仁君.
2%三唑醇·戊唑醇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菌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J]
.农药学学报,2005,7(4):372-375.
被引量:8
5
江培胜,沈言根,张家喜.
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主要病害应用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8):69-70.
被引量:1
6
毕秋艳,马志强,张小风,王文桥,韩秀英,陈丹.
多菌灵/戊唑醇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菌株的活性增效作用[J]
.植物保护,2010,36(2):119-122.
被引量:18
7
王玉雪,袁小丽,司剑林.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0(9):177-177.
被引量:5
8
钱立军,梅桂芳,贲秀兰.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5):194-194.
被引量:3
9
杨继芝,王继师,龚国淑,陈华保,王学贵,张敏,唐太飞.
不同禾谷镰刀菌对小麦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9):91-95.
被引量:10
10
张艳梅.
苏北沿海地区2010年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4):189-18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3
1
金同铭,宋家祥,李香玲,卞则樑,柴文刚,贺玉珍,张文信,方一苇,王光辉,谢光华,郑平.
抗小麦赤霉病抗生素861-A的提取、纯化及理化性质[J]
.微生物学报,1989,29(4):317-319.
被引量:6
2
戴富明,周世明.
防治小麦赤霉病微生物菌株的筛选与利用[J]
.植物保护学报,1995,22(2):112-116.
被引量:7
3
牛庆国.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危害规律及防治技术[C]//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十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3.
被引量:1
4
罗巧燕,曹远银,宋慧君,邱宏伟,范世奇,王玉坤.
小麦赤霉病菌固体培养基产毒条件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5):94-96.
被引量:7
5
陆成彬,张伯桥,高德荣,张勇,吴宏亚,吕国峰,范金平,程顺和.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8[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1):188-188.
被引量:4
6
丁维东,李安将,左端荣,姜践,朱华.
涟水县2010年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4):182-183.
被引量:2
7
杨荣明.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J]
.农家致富,2010(24):38-38.
被引量:3
8
程东强,毛瑞玲,孙丹平,李善友.
豫南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家参谋,2010(12):8-8.
被引量:2
9
冷苏凤,张爱香,李伟,陈怀谷.
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8(6):108-110.
被引量:15
10
耿丰华,宋彦涛,孙小平,邓伟,任晓云.
镇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3):182-18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孔令圆.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198-198.
被引量:10
2
葛胜,朱伟,俞瑗.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9):114-115.
被引量:2
3
周坤,王功庆,尹贝贝.
小麦赤霉病防治要点[J]
.现代农村科技,2013(9):23-24.
被引量:4
4
张洪川,陈香艳.
临沂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科技通讯,2015(3):233-234.
被引量:1
5
余杰.
繁昌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6(8):128-128.
6
陈香华,蒋守华,熊战之,李茹,付佑胜,周长勇,汪立新,段亚冰,周明国,赵桂东.
江苏徐淮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协同防控技术[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7,33(4):58-62.
被引量:2
7
张磊.
农机深耕 深松 旋耕作业对比试验[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6):33-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吴伟.
新源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与流行因素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3(6):140-141.
被引量:2
2
单芳胜,郏云生.
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8):123-123.
被引量:4
3
肖贺.
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J]
.科技致富向导,2014(3):26-26.
被引量:2
4
朱汉清,陈永明,林付根,赵阳.
2013年盐城地区麦子赤霉病发生特点分析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3):12872-12873.
被引量:8
5
倪运东,陈思宏,马学文,杜国防,于永鑫.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2014,4(1):13-14.
被引量:23
6
杨秀云.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0):175-175.
7
叶朝燕,张阳,汪冒君,吴军,陈卫良.
镰刀菌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的筛选及抗菌性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5,42(2):166-171.
被引量:2
8
安霞,吕连杰,张海军,蒋方山,陈军,巩素霞,崔丽艳.
鲁中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16(4):136-138.
被引量:2
9
马兆中.
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153-153.
10
韩洪锋,李国芳,刘琴,薛建萍,孟琳,王丽红.
坚持“绿色化”道路 推动农技事业创新发展[J]
.农业科技通讯,2016(8):39-41.
1
陈香华,汪立新,熊战之,付佑胜,赵桂东,李茹,郭小山,刘伟中,周长勇,王宏宝.
淮安地区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2011(1):99-100.
被引量:3
2
靳学慧,马汇泉,于连波,辛惠普,高广联.
大豆灰斑病流行因子和预测预报的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3):253-260.
被引量:5
3
吕宣升,彭士民,刘蕾.
梨黑星病发生规律、流行因子及综合防治研究[J]
.农技服务,2010,27(6):733-733.
4
冯永丛,王世刚.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因子及综合防治技术[J]
.西昌农业科技,2002(1):29-29.
5
万咏声.
稻瘟病流行因子的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00,6(1):53-54.
被引量:4
6
袁士荣,孙登娥.
苏北沿海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研究[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30(4):61-62.
被引量:2
7
盛仙俏,廖璇刚,贾华凑,陈燕芳,舒素芳,徐红星,陈桂华.
金华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J]
.中国植保导刊,2013(9):28-30.
被引量:2
8
周崇和.
小麦赤霉病流行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及预测模型探讨[J]
.植物保护学报,1990,17(4):317-321.
被引量:7
9
沈建新,董国堃,张水妹,张惠琴,张小来.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与综防技术[J]
.植物保护,2002,28(1):33-34.
被引量:7
10
朱龙宝,莫婷,郭亚军,郭晓同.
江都市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因子分析及控制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52-2653.
被引量:6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