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影响
被引量: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地域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凝练和彰显以及地方高校三大功能的充分发挥,有效地传播、丰富并提升了地域文化的内涵。
作者
曹毓民
机构地区
苏州科技学院院长办公室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7,共3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地方高校
办学特色
分类号
G648.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67
参考文献
2
1
解飞厚.
冷静看“特色”——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思考[J]
.江苏高教,2002(6):63-65.
被引量:18
2
袁圣军.
大学城社区文化的理论与建设初探[J]
.江苏高教,2002(3):69-71.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林泉.
论社区文化建设[J]
.学海,1999(3):43-48.
被引量:16
2
张健,任剑.
论城市社区文化的功能与发展[J]
.学术交流,2001(1):86-89.
被引量:19
3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367.
被引量:1
4
李多,伍江.
“大学城”──一种人本主义的校园设计思想[J]
.时代建筑,1999,42(1):45-47.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28
1
董美馨.
地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相互作用[J]
.国际公关,2020,0(1):260-260.
被引量:2
2
曹志.
大学校园——城市中渐渐凸现的社区[J]
.新建筑,2003(S1):77-78.
被引量:4
3
梁志雄,吴志雄,项中.
广州大学城“巨型社区”学生工作新模式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8):107-108.
4
琚成明.
大学城文化的本质及其构建[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10-12.
被引量:8
5
李硕豪.
大学办学特色研究综述[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23-127.
被引量:41
6
周彦伟,夏新涛,马伟.
工科高校办学特色的思考与实践——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方向的特色[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2):81-83.
被引量:5
7
张居平.
宁夏大学城规划的建构模型[J]
.固原师专学报,2004,25(6):100-102.
8
杨伦琪.
对高等学校特色办学的探索与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2005(4):35-37.
被引量:4
9
周彦伟,夏新涛,马伟,刘典河.
从轴承专业方向论高校的办学特色[J]
.轴承,2005(5):38-40.
被引量:4
10
闵健,陈伟.
关于体育院校办出特色的理论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1-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90
1
李海燕,乔东.
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文化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2):114-118.
被引量:20
2
张志云,刘地松.
海西地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共生途径探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1):25-26.
被引量:3
3
李倩.
荆楚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中华文化论坛,1998(1):98-102.
被引量:4
4
陆军,宋筱平,陆叔云.
关于学科、学科建设等相关概念的讨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6):12-15.
被引量:145
5
刘尧.
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6):87-91.
被引量:81
6
张秉钊.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高教探索,2005(4):72-74.
被引量:176
7
许学刚.
对地域文化的承传、凝炼和贡献——析绍兴文理学院的校园精神[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5):10-15.
被引量:4
8
刘华东,张庆荣,刘兆军.
多科性大学的特色化发展及政策研究[J]
.石油教育,2006(1):76-84.
被引量:12
9
项阳.
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J]
.音乐研究,2006(1):9-10.
被引量:32
10
赵沁平.
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 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5):9-11.
被引量:155
引证文献
20
1
林琳.
高职院校历史教改与地方历史文化传承[J]
.中国科技投资,2020(20):77-77.
2
杨如安.
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区域文化与特色大学建设[J]
.教育研究,2013,34(3):74-78.
被引量:22
3
朱东礼.
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互动模式探析[J]
.中国高校科技,2013(8):43-45.
被引量:1
4
沈学玕.
地域文化资源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运用[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4):349-352.
被引量:2
5
王璐,田水承,孟凡静.
地方高校特色办学战略思想的探讨与认识[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2):9-11.
6
刘魁.
地方高校专业特色生成机理及建设路径[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5(1):74-75.
被引量:4
7
林凌敏,李伟明.
地方大学在地方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5):20-22.
8
吴晓玲.
邯郸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与高校音乐技能课相结合探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4):117-118.
9
武擎,吴晓玲.
论地方文化进课堂的必要性——以邯郸地区为例[J]
.当代音乐,2016(1):42-43.
被引量:1
10
吴春年.
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融汇共进——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2):246-247.
二级引证文献
67
1
蒋桂莲.
我国高等教育生态转型和面临问题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2):163-165.
2
高涵,周明星.
关于教育生态学学科发展的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4):26-29.
被引量:11
3
范彦君.
教育生态视域下的民族文化传承班探索[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9):32-34.
4
高宝嘉.
深化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生态学问题[J]
.高等农业教育,2015(1):3-6.
被引量:1
5
黄岚,孔垂谦.
从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看教育生态的构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167-171.
被引量:5
6
雷忠良.
政校行企共建高职特色专业的路径探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13):79-82.
被引量:2
7
赵磊,朱泓.
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发展路径探析——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3(5):24-26.
8
吕卫君,周国泉.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高校办公室文化建设[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5):126-128.
被引量:3
9
刘黎明.
教育生态观下的乡村文化与农村学校教育[J]
.教育评论,2016(2):39-42.
被引量:6
10
沈娇.
从专业设置视角谈高校专业特色建设[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2):33-34.
被引量:1
1
张应强.
谈强化高校办学特色的几个问题[J]
.中国高等教育,2002(19):14-15.
被引量:58
2
崔勇,于洋,李昀.
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关系探析[J]
.沧桑,2008,0(3):214-215.
被引量:4
3
谭 敏.
转变教育思想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3(4):115-116.
4
陆瑞文.
试谈政治科有效课堂的个性化教学[J]
.中学教学参考,2009(9):14-15.
被引量:1
5
黄山.
高等学校是实现“三个代表”的主要阵地[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3,17(6X):23-24.
被引量:1
6
温金英,陈联娇.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的三大功能[J]
.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11):220-220.
7
朱志文.
对高校办学特色的理性思考[J]
.改革与战略,2003,19(9):61-64.
被引量:13
8
张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策略研究[J]
.求知导刊,2016(24):102-102.
9
浦征宇.
白板的“三大”功能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2(12):79-79.
10
费文晓.
高校办学特色的特征及价值探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7):84-87.
被引量:2
江苏高教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