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苏化问题

On Sovietisation of the Three Baltic Stat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加入苏联较晚,与西方联系密切,反苏势力长期存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这一地区影响薄弱。苏联政府强迁反苏势力,强化党建工作,试图用"双语制"和移民来达到苏化目的,强权导致地区民族主义意识形成。恩威并用也未达目的,反而导致该三国充当了苏联解体的急先锋角色。 The Communist ideology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three Baltic coastal states, because they entered Soviet late and we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re existed long-standing anti- Soviet forces. Soviet government violently moved anti-Soviet forces and reinforced Party building through bilingualism and immigration to increase Sovietisation. Thus, authoritarian power led to the forming of regional nationalism. Soviet's gentle and stern measures did not succeed; instead, the three Baltic states played a vanguard role in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作者 付世明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05,共6页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苏联 波罗的海沿岸三国 苏化 俄罗斯化 Soviet Union the three Baltic coastal states Soviet Russianiz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 1阿里吉尔达斯·勃拉召斯卡斯.立陶宛式分离及其后来.国际生活,1994,(4). 被引量:1
  • 2乔夫里·霍斯京.1917-1991年苏联史[M].莫斯科:瓦格留斯出版社,1994:259. 被引量:1
  • 3巴·普什卡廖夫.俄国共产主义制度与人民的反抗(1917-1991年)[M].莫斯科:播种出版社,2002:56. 被引量:1
  • 4勃·盖纳基.俄国史的新世界[M].莫斯科:《阿伊洛-20》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 5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全苏共产党(布)中央执委会人事部工作报告(1945-1946年)[B].莫斯科: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全宗600,目录1,案卷2:23. 被引量:1
  • 61945年3月联共(布)中央人事局副局长安德烈夫向联共(布)中央书记马林科夫报告记录[B].莫斯科: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全宗17,目录117,案卷498:8. 被引量:1
  • 7拉脱维亚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人事部工作报告[B].莫斯科: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全宗600,目录1,案卷2:53. 被引量:1
  • 81945年7月立陶宛全苏共产党(布)中央执委会工作报告[B].莫斯科: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全宗17,目录1,案卷2:35. 被引量:1
  • 9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联共(布)中央执行局总结资料,1945-1946年三国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人事部回复资料[B].莫斯科: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全宗597,目录1,案卷2:22. 被引量:1
  • 10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联共(布)中央执行局总结资料,1945-1946年三国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人事部回复资料[B].莫斯科: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全宗598,目录1,案卷2:25. 被引量: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