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11日作出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简称《批复》)明确规定了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方面的损失,排除被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权益。这一规定不仅造成现行法律之间的互相冲突和矛盾,而且与世界人权发展的潮流相违背。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人为改变的。
作者
谭文军
机构地区
湖南楚信律师事务所
出处
《法制与经济》
2010年第16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必要性
可行性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1
胡瑾.
我国精神损失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20(5):28-30.
被引量:4
2
黄巧蓉.
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5-17.
被引量:4
3
陈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思考[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17(6):79-82.
被引量:2
4
王洪青.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及原则[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0,19(6):63-66.
被引量:19
5
杨红.
再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精神赔偿问题——走出刑事案件精神赔偿的误区[J]
.政法论坛,2004,22(3):151-156.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商光富.《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山东省律师协会编).
被引量:1
2
许兰亭.
犯罪分子用什么来赔偿受害者[J]
.法律与生活,2001(12):53-55.
被引量:2
3
王洪青.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及原则[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0,19(6):63-66.
被引量:19
4
李玉华.
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J]
.政法论坛,2000,18(1):83-89.
被引量:47
5
郭洪波.
对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J]
.当代法学,2001,15(2):68-70.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33
1
姜梅.
精神损害赔偿的程序法适用[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13(1):37-40.
被引量:1
2
姚忠仁,梁胜敏,陈兴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研究[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1):43-47.
被引量:2
3
张志平.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损失赔偿[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2):63-64.
被引量:1
4
王志辉,刘金刚.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理论分歧与法律冲突[J]
.学术交流,2005(3):44-46.
5
李远明.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3):33-35.
6
闫磊.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08(25):338-339.
被引量:1
7
毛永红.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析[J]
.晋中学院学报,2005,22(5):47-49.
被引量:2
8
程春丽.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之思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164-166.
9
李婧,朱志峰.
校园刑事案件的法律关系与法律救济[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75-179.
被引量:2
10
李婧,郭盈.
试论学校纠纷的法律关系与法律救济[J]
.社会科学战线,2006(6):305-30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面临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对策的调研报告[J]
.法律适用,2007(7):77-81.
被引量:19
2
毕献星.完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思考[A].第七届中国律师论坛[c],2007,8.
被引量:1
3
王继福.
论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J]
.兰州学刊,2008(10):122-124.
被引量:2
4
徐飞.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J]
.今日科苑,2010(8):357-357.
被引量:2
5
肖衡,张高彬.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6):88-92.
被引量:4
6
闫鑫.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思考[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2):237-237.
被引量:1
7
奚玮,叶良芳.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反思与重构[J]
.政治与法律,2003(3):121-126.
被引量:20
8
沈月娣.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探析[J]
.人民检察,2004(5):21-2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汤超.
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究[J]
.神州,2014(6):200-201.
2
刘为波.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修改内容的理解与适用[J]
.法律适用,2013(7):63-69.
被引量:11
3
赵哲锋,杨静.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6):33-34.
4
邢增杰.
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J]
.经营管理者,2012(09X):322-3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聂友伦.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限制的制度逻辑[J]
.环球法律评论,2023,45(3):180-197.
被引量:8
2
刘明辉.
刑事领域无精神损害赔偿的弊端——从一起奸淫幼女案谈起[J]
.妇女研究论丛,2013(4):68-70.
被引量:1
3
周亚兰,叶灯波.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困境与破解[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5):42-44.
4
时方,喻玫.
集资犯罪刑民并行处理模式之提倡——以被害人认定、救济为视角[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5):108-114.
被引量:4
5
李强,李革明.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的改造——以人身权利被侵害为视角[J]
.人民检察,2016(10):64-67.
被引量:5
6
赵腾远.
公益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研究[J]
.法制与经济,2018,27(9):60-61.
7
刘道前.
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局限性及其完善[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32-141.
被引量:12
8
王林敏,王亮.
藏区命案被害方的利益失衡与救济[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9,31(6):5-13.
9
高星阁.
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实现[J]
.新疆社会科学,2021(3):91-101.
被引量:10
10
来宇,曹孔宇.
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新探析——以新《刑诉解释》第175条第2款为分析对象[J]
.南海法学,2021,5(4):22-31.
被引量:3
1
曾友祥,张洪林.
试论家庭暴力对妇女人权的侵害[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20-24.
被引量:5
2
章晓民.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困境及其出路[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5(4):82-85.
3
救助刑事被害人彰显公平正义[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15,0(10):29-29.
4
魏霞.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5):133-136.
被引量:2
5
尚德芳.
浅议加强对刑事案件被害人的权利保护[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1A):160-160.
6
刘胜娟.
刑事案件被害人近亲属单独提起民事侵权之诉仍应适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J]
.特区法坛,2015,0(8):42-44.
7
王秋玲.
试析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11):161-163.
8
宋莹,陈恒,刘昕然.
北京市高级法院春节前夕再次发放“涉诉未成年人救助基金”[J]
.法庭内外,2012(3):63-63.
9
李东(口述),李云虹(整理).
妻子遭枪击,我家这三年[J]
.法律与生活,2009(3):46-48.
10
汤啸天.
受害女青年在破案中的特殊作用[J]
.青年研究,1985(11):56-58.
法制与经济
2010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