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艺术之于创作者个人的功利就是以想象性的完成来补救心理上的缺失。纳博科夫少年时代的情感风暴促使他创作了《洛丽塔》。对人的迷狂状态的正视和认定,即使是罪恶的迷狂,也是一种生命的抚慰。《洛丽塔》将人的癫狂纳入叙述方式,成为其小说精神及生命意志的表达,并从中得到一种"审美福祉"或"审美狂喜",从而对读者的阅读习惯、鉴赏能力与审美趣味,甚至对人类的理性精神也持一种嘲弄和反讽态度。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08,共4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