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基于客观权威的数据,建立了多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并作深入分析,最后给出提升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对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
吕红
王芳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制造业发展研究院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7-109,共3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70573045/G0307)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国际比较
主成分
分类号
F222.5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8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94
参考文献
3
1
李廉水,宋乐伟.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3(9):38-42.
被引量:32
2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472.
3
李廉水.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9[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李廉水.知识经济与就业[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0..
被引量:3
2
OECD. Employment and Growth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1994.
被引量:1
3
吕政.努力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N].经济日报,2002-11-25.
被引量:7
4
璐羽,张旭.
国外知识经济发展简述(上)[J]
.中国软科学,1998(5):22-26.
被引量:19
5
姜爱林.
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的基本判断[J]
.经济纵横,2002(4):2-6.
被引量:6
6
郭熙保.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J]
.东南学术,2002(3):45-53.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32
1
袁惊柱,姜太碧,宋晓芹,金尧.
创新要素投入机制与推进“三化”同步发展[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46.
2
成金华,冯银.
我国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30-37.
被引量:21
3
王学力,曹敏.
新型工业化与工业技术创新[J]
.经济问题探索,2005(2):110-113.
4
曹霞,刘希宋.
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内源性科技支持能力分析[J]
.学术交流,2005(6):53-56.
5
高明.
关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1):113-115.
被引量:1
6
王静,王腊春.
城市化对水源系统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J]
.四川环境,2005,24(5):13-16.
被引量:5
7
郭全中,钟志华,周金泉.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J]
.科学.经济.社会,2005,23(4):27-30.
8
李建强,李达言.
新型工业化与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J]
.当代经济,2006,23(06X):99-100.
被引量:1
9
曾寅初.
我国工业化带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J]
.教学与研究,2006(8):5-12.
被引量:4
10
毛广雄.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
.商业研究,2006(21):79-8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9
1
徐雅静,汪远征.
主成分分析应用方法的改进[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6):68-75.
被引量:120
2
樊纲,关志雄,姚枝仲,晓鸥(校对).
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
.经济研究,2006,41(8):70-80.
被引量:442
3
[美]法里德·扎卡利亚,赵广成,林民旺译.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被引量:1
4
郎咸平.郎咸平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被引量:1
5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被引量:1
6
Fligstein Neil,(1999)“Is Globalization the Cause of the Crises of Welfare States,”University ofCalifornia,Berkeley,Working Paper.
被引量:1
7
Gary P.Green,and Landy Sanchez,(2007)“Does Manufacturing Still Matter?”Population Researchand Policy Review 26:529-551.
被引量:1
8
Pieper Ute,(2000)“De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Nexu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ross-Country Evidence on Productivity and Employment,”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Studies 36(4):66-99.
被引量:1
9
Marc Doussard,Jamie Peck,and Theodore Nik,(2009)“After Deindustrialization:Uneven Growthand Economic Inequality in"Postindustrial"Chicago,”Economic Geography 85(2):183-207.
被引量:1
10
彼得·马什.“中国以微弱优势成为世界头号商品生产国,”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10315/16430235.html.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9
1
王卉,李莉,李娟.
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思考[J]
.生产力研究,2011(12):11-13.
2
唐志良,刘建江.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2):12-20.
被引量:55
3
王卉.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12(7):75-79.
4
姚海琳.
西方国家“再工业化”浪潮:解读与启示[J]
.经济问题探索,2012(8):165-171.
被引量:19
5
王德青,李凯风,周娇.
主成分集成评价方法的问题探析与模型拓展[J]
.统计与决策,2015,31(2):4-8.
被引量:2
6
刘力,杨萌.
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演变——基于完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研判[J]
.国际贸易问题,2015(4):37-45.
被引量:10
7
方莉萍,杨广青,潘潇.
福建省制造业研发能力评价及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11):218-220.
8
孙莹.
中国与主要创新型国家企业研发投资结构比较[J]
.中国科技论坛,2018(6):159-170.
被引量:6
9
贺雪姣,金强.
科技创新对高端制造业成长性影响的实证分析[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10):33-3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94
1
王海楠.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J]
.广东经济,2017,0(3X):56-57.
2
刘峰.
气箱脉冲袋式除尘器自动清灰控制器的研制及应用[J]
.水泥,2000(4):25-27.
被引量:6
3
殷建兵.
三重维度和压力下中国制造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
.知识经济,2012(22):108-108.
4
邵晓东.
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研究——以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例[J]
.知识经济,2012(22):114-115.
被引量:2
5
张恒梅.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2(11):187-188.
被引量:1
6
张恒梅.
对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思考[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2(10):62-63.
被引量:1
7
宋国友.
再工业化与美国经济增长[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30(3):67-78.
被引量:19
8
林继扬,张换兆.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成效及对中国的影响[J]
.中国科技论坛,2013(6):151-155.
被引量:5
9
邱苗.
奥巴马执政以来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探析[J]
.菏泽学院学报,2013,35(3):19-22.
10
周春山,刘毅.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及对我国的影响[J]
.世界地理研究,2013,22(1):47-56.
被引量:25
1
刘春梅,刘希宋.
评价企业产品开发的指标体系[J]
.技术经济,2000,19(3):41-43.
被引量:2
2
陈长彬,陈功玉.
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17-21.
3
徐晔.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模糊综合评判[J]
.南昌水专学报,2003,22(3):4-6.
4
田国双,赵凌雪.
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构建[J]
.现代商业,2013(8):161-163.
5
万莉,陈长彬,吴隽.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J]
.茂名学院学报,2008,18(1):62-66.
被引量:1
6
张春梅,赖礼芳.
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升级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J]
.经济论坛,2011(12):166-172.
被引量:4
7
周建忠.
基于模糊理论的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J]
.商场现代化,2008(10):108-109.
被引量:5
8
黄国青,华凤燕.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模型研究[J]
.工业工程,2007,10(1):116-121.
被引量:31
9
周鹏程.
克服高管年度经营目标的考核断层:灵活应变的宽带绩效[J]
.数字商业时代,2005(7):90-91.
10
刘超.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的物流企业法律风险评价研究[J]
.物流技术,2013,32(4):150-152.
被引量:1
统计与决策
2010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