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对它的探索和思考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结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对以行业为依托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形式开展工学交替等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作者
许志荣
机构地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职教通讯》
2010年第7期70-72,共3页
Communi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高职
工学结合
区域经济
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刘佳环,陈利.
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21):23-26.
被引量:7
2
宋建军.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与管理的创新[J]
.教育探索,2008(8):93-93.
被引量:36
3
马树超.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0):10-12.
被引量:78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魏崴.
校企结合的复合型职业教育的改革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0):36-38.
被引量:11
2
陈解放.
“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4-36.
被引量:443
3
徐国庆.
工作体系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本质[J]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5-11.
被引量:28
4
孙立新,杨静娟,宋建军.
解读新时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1-3.
被引量:5
5
邓志良,宋建军.
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结合为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2):97-99.
被引量:39
共引文献
116
1
刘莹.
市场营销课程的创意教学模式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3):158-159.
2
李高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
.成人教育,2009,29(9):32-34.
被引量:103
3
李俊峰.
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思考[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42-44.
被引量:3
4
薛茂云,戴德颐.
校企合作在江苏高职教育中的投资作用与评价[J]
.江苏社会科学,2010(S1):90-93.
5
蓝瑞荣,刘洪华.
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剖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5):181-182.
被引量:1
6
李柏燊.
对《资本论》中工作日问题的哲学思考[J]
.商,2012(14):126-126.
7
李萍.
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丰富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探讨[J]
.商,2012(14):132-132.
8
彭磊义.
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理性思考——以C校工学结合为例[J]
.消费导刊,2008,0(4):143-144.
被引量:3
9
刘让雄,谭慧铭,何桂娥.
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建立顶岗实习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3(6):46-49.
被引量:1
10
陈心颖.
电大办学与开展职业教育[J]
.山东电大学报,2006(1):10-1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9
1
崔承琦.
高职“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7,14(1):1-5.
被引量:20
2
郭扬,王琴.
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J]
.职教论坛,2008,24(1):15-21.
被引量:54
3
刘洪运.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110-112.
被引量:3
4
万国邦.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3):11-14.
被引量:4
5
洪贞银.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3):58-63.
被引量:371
6
张鸿雁.
高职人才培养实战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10(6):149-150.
被引量:3
7
蔡廷伟.
课程视域中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实践与研究[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5):26-29.
被引量:4
8
陈向平,吉飞.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0):53-56.
被引量:19
9
陈荷,李永刚.
高职教育“123543”人才培养范式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1(6):24-2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冯亚楠,任军利,刘芳.
河北省支柱产业需求调查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513-514.
1
迟丽娟.
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3):227-227.
2
文奎.
如何发挥综合统计优势 努力为区域经济服务──西城区统计局综合科工作体会[J]
.北京统计,2001(6):30-31.
被引量:1
3
黄丽娟.
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探析——基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的调查[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2):37-39.
被引量:1
4
张文华.
高职会计专业“岗证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山东商业会计,2009(3):34-36.
被引量:6
5
古光甫,巴世光.
“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职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
.科技信息,2010(10).
被引量:4
6
周建美.
职业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状况调研——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经营管理者,2016(4).
7
管友桥.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管理观察,2009(3):87-88.
被引量:4
8
嵇正波.
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
.现代企业教育,2009(20):42-43.
9
宗明建.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实践[J]
.职业时空,2008,4(8):100-100.
被引量:1
10
李冰.
以经济发展为依托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11):319-319.
职教通讯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