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提高干熄炉蒸汽产量的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钢干熄焦生产实践表明,适当降低干熄炉入口循环气体中CO含量、控制好干熄炉入口含氧量、主要燃烧焦粉和焦炭挥发分,可以提高干熄焦吨焦蒸汽产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
夏燚
汪高强
李平
机构地区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煤焦化公司
出处
《燃料与化工》
2010年第5期40-40,共1页
Fuel & Chemical Processes
关键词
干熄炉
产量
蒸汽
CO含量
循环气体
经济效益
干熄焦
含氧量
分类号
TQ522.1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1
王维兴.我国炼铁技术现状及对焦炭质量的要求[C]//2010年煤资源、焦炭质量及其与高炉冶炼关系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0.
被引量:3
2
盛军波.
干熄焦系统中气体循环系统的运行分析[J]
.武钢技术,2007,45(4):1-3.
被引量:1
3
高哲发,苏轮忠,卓昕,曾惠明,杨之瑞.
应用气体成分测算干熄焦系统中碳的烧损[J]
.燃料与化工,2010,41(3):37-37.
被引量:6
4
沈亚东.
优化蒸汽调度,提高蒸汽利用率[J]
.冶金动力,2014(2):42-4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彭军山,纪永泉,朱长军,薛立民,房伶芝.
260t/h干熄焦焦炭质量及烧损率的分析探讨[J]
.首钢科技,2012(3):49-54.
2
谭啸,李昌胤,庞克亮,朱庆庙,边子峰.
降低干熄焦焦炭烧损率的研究[J]
.燃料与化工,2015,46(2):39-40.
被引量:2
3
孙艳丽.
提高干熄焦蒸汽发生量生产实践[J]
.化工管理,2018(19):180-18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蔡继莹,吴思成,金胜,沈晓旺,王桢遐.
干熄焦烟气脱硫技术基础性研究[J]
.冶金能源,2019,38(3):62-64.
被引量:6
2
殷立强.
邯钢140t干熄焦降低焦炭烧损率的生产实践探讨[J]
.中国机械,2020(17):114-114.
被引量:1
3
石巧囡,姜士敏,李存俭,冯善高,陈泽文.
干熄焦焦炭烧损率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J]
.冶金动力,2023(1):102-104.
4
王军,侯国庆.
熔盐对红焦显热热能交换的探索实验研究[J]
.山西冶金,2023,46(1):3-6.
1
朱志雄,李宁.
干熄焦焦炭烧损率的控制[J]
.浙江冶金,2009(2):24-28.
被引量:5
2
王豫陇.
干熄焦焦炭烧损率与蒸汽产量的探讨[J]
.化工管理,2014(3):147-147.
被引量:1
3
尹勇,梁治学.
干熄焦焦炭烧损率与蒸汽产量的探讨[J]
.燃料与化工,2008,39(1):13-15.
被引量:7
4
刘小毛.
Shell气化炉温度控制方案探讨[J]
.大氮肥,2012,35(4):268-270.
被引量:5
5
颜秉浩,陈红.
影响焦炭挥发分测定准确度的因素研究[J]
.科技资讯,2011,9(28):97-98.
被引量:1
6
谭超,张俊涛.
焦炭挥发分影响因素分析[J]
.涟钢科技与管理,2016,0(2):29-31.
被引量:3
7
周劲军,陈广言,汤巍林.
影响焦炭挥发分测试精度的原因分析[J]
.煤质技术,2004,19(3):68-69.
被引量:1
8
郭锐.
干熄焦焦炭烧损率的分析及控制方法[J]
.酒钢科技,2011(4):58-59.
被引量:1
9
郭锐.
浅析干熄焦系统气料比的合理范围[J]
.酒钢科技,2013(3):18-20.
10
纪同森,齐婳.
吨焦耗煤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J]
.山东冶金,2010,32(6):28-29.
被引量:3
燃料与化工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