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洛阳“雷打雪”现象发生机制分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洛阳有史以来罕见的“雷打雪”天气现象发生的条件进行初步分析。指出伴随降雪的对流天气是系统性的、大范围的700hpa、850hpa送温层出现,湿度剧增,导致其以上气层出现潜在不稳定层结,是发生对流不稳定天气的原因,高空前倾槽是“雷打雪”现象触发机制。
作者
李新芳
李锡怀
机构地区
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
南京空军气象学院
出处
《四川气象》
1999年第1期41-42,35,共3页
Journal of Sichuan Meteorology
关键词
对流天气
水汽条件
稳定度
雷打雪
发生机制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5
同被引文献
62
1
郑媛媛,俞小鼎,方翀,鲍文中,谢亦峰,周昆,陆大春,刘勇.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J]
.气象学报,2004,62(3):317-328.
被引量:299
2
丁栋生,李树林.
一次“雷打雪”天气过程的初步分析[J]
.气象,1993,19(10):52-53.
被引量:15
3
孙继松.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J]
.大气科学,2005,29(3):445-452.
被引量:109
4
王建中,丁一汇.
一次华北强降雪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性研究[J]
.气象学报,1995,53(4):451-460.
被引量:98
5
蒙伟光,闫敬华,扈海波.
城市化对珠江三角洲强雷暴天气的可能影响[J]
.大气科学,2007,31(2):364-376.
被引量:55
6
孙晶,王鹏云,李想,逯莹.
北方两次不同类型降雪过程的微物理模拟研究[J]
.气象学报,2007,65(1):29-44.
被引量:41
7
范永祥 张芬复 等.华北春季大雪和黄渤海强东风[J].气象,1979,15(9):9-10.
被引量:9
8
李英 段旭.冰雹天气下昆明准静止锋结构分析.云南气象,1998,18(4):36-39.
被引量:3
9
张培吕,杜秉玉,等.雷达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390.
被引量:2
10
国家气象局天气预报警报管理司.首次全国短时天气预报经验交流会议文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35-3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孙晶,王鹏云,李想,逯莹.
北方两次不同类型降雪过程的微物理模拟研究[J]
.气象学报,2007,65(1):29-44.
被引量:41
2
郭荣芬,鲁亚斌,高安生,李磊.
低纬高原罕见“雷打雪”中尺度特征分析[J]
.气象,2009,35(2):49-56.
被引量:21
3
苏德斌,焦热光,吕达仁.
一次带有雷电现象的冬季雪暴中尺度探测分析[J]
.气象,2012,38(2):204-209.
被引量:31
4
吴乃庚,林良勋,冯业荣,刘运策,邓文剑.
2012年初春华南“高架雷暴”天气过程成因分析[J]
.气象,2013,39(4):410-417.
被引量:50
5
陈欣昊,王一格,杨亦典.
西安一次“雷打雪”天气过程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2024,14(8):119-121.
二级引证文献
125
1
顾天真,丁爱萍,吴彩霞,彭小燕,张树民.
一次伴有高架雷暴的春季强降雨过程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S01):82-87.
2
宋巧云,孙成云,梁丰,王令,杨立民.
风廓线雷达在北京市气象局的业务应用[J]
.气象科技进展,2013,3(5):24-28.
被引量:11
3
杨成芳,周雪松.
渤海海效应暴雪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S1):10-17.
被引量:8
4
隋玉秀,杨景泰,王健,周美娥,肖剑,王丽娜,卞若玢.
大连地区冬季降水相态的预报方法初探[J]
.气象,2015,41(4):464-473.
被引量:27
5
许美玲,梁红丽,金少华,马志敏,牛法宝,闵颖.
昆明冬季降水相态识别判据研究[J]
.气象,2015,41(4):474-479.
被引量:33
6
李丽,张丰启,施晓晖.
山东半岛冷流强降雪和非冷流强降雪的对比分析[J]
.气象,2015,41(5):613-621.
被引量:10
7
金米娜,张晓惠.
极端天气气候背景下两次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31(1):35-43.
被引量:19
8
曾明剑,陆维松,梁信忠,吴海英,濮梅娟,尹东屏.
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雨雪灾害形成的温度场结构分析[J]
.气象学报,2008,66(6):1043-1052.
被引量:71
9
李江波,李根娥,裴雨杰,王福霞,王新龙,文杰.
一次春季强寒潮的降水相态变化分析[J]
.气象,2009,35(7):87-94.
被引量:142
10
陶玥,齐彦斌,洪延超.
霰粒子下落速度对云系及降水发展影响的数值研究[J]
.气象学报,2009,67(3):370-381.
被引量:11
1
李新芳,李锡怀,方立清.
洛阳“雷打雪”现象发生机制分析[J]
.河南气象,1999(1):23-23.
2
郑丽娜,靳军.
“2.28”山东罕见“雷打雪”现象形成机制分析[J]
.高原气象,2012,31(4):1151-1157.
被引量:24
3
丁栋生,李树林.
一次“雷打雪”天气过程的初步分析[J]
.气象,1993,19(10):52-53.
被引量:15
4
王仁乔,宋清翠.
“雷打雪”现象发生机制初探[J]
.气象,1990,16(3):45-48.
被引量:20
5
何欢,赵碧云,崔恒立,韦凯华,李鑫.
基于风廓线雷达资料的“雷打雪”天气过程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4,34(2):13-16.
被引量:12
6
顾杰勇,陈勤耕.
昆明机场一次“雷打雪”天气观测总结[J]
.民航科技,2008(2):76-77.
7
范爱芬,王永铭.
1998年3月一次异常天气过程分析[J]
.科技通报,2000,16(1):52-57.
8
吕胜辉.
一次华北飑线的观测分析[J]
.气象科技,2007,35(2):217-221.
被引量:7
9
赵伟华,林丽,赵海军,闫伟杰.
一场初冬“雷打雪”天气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33(4):59-63.
被引量:8
10
郭兰.
三门峡市回流形势下“雷打雪”天气的物理成因[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4,37(2):58-63.
被引量:15
四川气象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