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国的协商性司法——兼与美国辩诉交易的比较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协商性司法在德国刑事司法体系中的起源,可以被迫溯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起初,德国的协商性司法只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实施,被限定在主要包括轻微犯罪的特殊案件中。到了70年代末期,协商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那些涉及面广泛、在证明技术上有困难、部分地也是因为在法律上有困难的诉讼程序中,以对付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环境犯罪和税收犯罪。
作者
张进德
机构地区
上海政法学院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70-73,共4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关键词
协商性司法
辩诉交易
德国
20世纪70年代
美国
刑事司法体系
轻微犯罪
诉讼程序
分类号
D91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35
同被引文献
7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5
参考文献
9
1
约阿希姆.赫尔曼,王世洲.
德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协商[J]
.环球法律评论,2001,23(4):411-422.
被引量:54
2
许乃曼,茹艳红.
论刑事诉讼的北美模式[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16(5):17-26.
被引量:9
3
陈光中,(德)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主编..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326.
4
Joachim Herrmann, Bargaining Justice -- A Bargain for German Criminal Justice? 53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aw Review (1992), p.755. 758-759.
被引量:1
5
[德]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刑事诉讼中的变通政策以及检察官在法庭审理开始前的作用》,赵阳译,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
被引量:1
6
[德]托马斯·魏根特 岳礼玲 温小洁.《德国刑事诉讼程序》[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被引量:75
7
Joachim Herrmann, Bargaining Justice -- A Bargain for German Criminal Justice? 53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aw Review (1992), p.761.
被引量:1
8
Joachim Herrmann, Bargaining Justice -- A Bargain for German Criminal Justice? 53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aw Review (1992), p.763.
被引量:1
9
[德]许奈曼 许玉秀译.《美国刑事诉讼法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J].刑事法杂志(中国台湾),1991,(1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徐美君.
司法监督与司法独立的衡平[J]
.中国法学,2003(1):12-12.
被引量:7
2
徐美君.
构建程序化的取保候审制度——兼论英国保释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9(5):138-144.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135
1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吴雅莹.
认罪认罚从宽的保障制度研究——以厦门市检察环节实践为视角[J]
.量刑研究,2019(1):184-211.
2
赵常成.
明案速审与疑案确证——论认罪认罚的两种模式[J]
.刑事法评论,2022(1):598-620.
被引量:1
3
徐阳,王崇.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程序属性解读——从两个试点办法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的文本分析[J]
.求是学刊,2020(5):96-109.
被引量:3
4
许克军.
论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司法审查及其方法[J]
.法律方法,2022(3):301-316.
被引量:1
5
邓皓元.
破除“交叉询问迷思”——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交叉询问与职权询问比较研究[J]
.研究生法学,2020(2):99-118.
被引量:3
6
王超.
起诉便宜主义相关问题评析[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4):75-81.
被引量:4
7
曹振海,宋敏.
量刑建议制度应当缓行[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4):118-124.
被引量:25
8
吴宏耀.
我国刑事公诉制度的定位与改革——以公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为切入点[J]
.法商研究,2004,21(5):103-110.
被引量:24
9
万毅,刘沛谞.
刑事审限制度之检讨[J]
.法商研究,2005,22(1):76-82.
被引量:31
10
李民.
德国刑事诉讼中的协商[J]
.人民检察,2005(02S):59-6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73
1
陈瑞华.
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程序效应[J]
.清华法学,2008,2(1):30-48.
被引量:45
2
龙宗智.
论坦白从宽[J]
.法学研究,1998,20(1):45-52.
被引量:64
3
林文肯.
《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在中国的贯彻[J]
.中外法学,1991,3(2):74-77.
被引量:4
4
卢勤忠.
论教唆罪的设立[J]
.现代法学,1996,18(6):91-93.
被引量:12
5
王龙,黎宏.
对我国刑法中死刑制度的反思[J]
.法学评论,1990,8(5):18-23.
被引量:2
6
冯军.
量刑概说[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15(3):27-35.
被引量:35
7
陈卫东,刘计划,程雷.
德国刑事司法制度的现在与未来——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赴欧洲考察报告之二[J]
.人民检察,2004(11):71-75.
被引量:50
8
姚莉.
认罪后的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与辩诉交易的协调与适用[J]
.法学,2002(12):39-44.
被引量:38
9
罗吉尔.胡德,刘仁文.
限制与废除死刑的全球考察[J]
.人民检察,2005(05S):14-15.
被引量:13
10
乔宗楼.
黑格尔报应刑理论的价值分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29-3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刘艳红.
刑罚轻缓、人权保障与《刑法修正案(八)》——以相关国际公约为蓝本的分析[J]
.法学家,2011(3):36-50.
被引量:14
2
方舟.
中美德刑事速裁程序比较研究——美国辩诉交易制度和德国协商制度的对比借鉴[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49-52.
3
刘计划,孔祥承.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建构——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展开[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2):40-49.
被引量:6
4
郑肖垚.
检察官主导下的协商性司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考察[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9,31(3):98-103.
被引量:8
5
刘艳红,杨楠.
企业管理人员刑事法律风险及防控路径——以JS省企业管理人员犯罪大数据统计为样本[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2(6):130-140.
被引量:17
6
金思含.
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德国协商性司法制度的比较研究[J]
.法制博览,2019(10):85-86.
二级引证文献
45
1
师法起,米卿.
监察调查阶段职务犯罪认罪认罚从宽建议的困境与出路[J]
.司法改革论评,2020(1):225-236.
被引量:1
2
杜方正,刘艳红.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法理重塑[J]
.南京社会科学,2021(3):98-107.
被引量:38
3
林景煌.
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企业管理探讨[J]
.中国产经,2020(20):125-126.
被引量:1
4
贾志强.
从嵌入式的“听取意见”到独立式的“量刑协商”:我国量刑协商程序模式的反思与重塑[J]
.当代法学,2023,37(5):124-134.
被引量:3
5
张立刚.
中国刑罚轻重辨——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2-128.
6
李宁博.
从《刑法修正案(八)》看我国人权保障的发展[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2(4):58-58.
7
李兰英,蒋凌申.
论“因侵权而犯罪”与“因犯罪而侵权”[J]
.现代法学,2012,34(5):123-136.
被引量:15
8
王晔,苏云姝.
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的暂予监外执行制度考量[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11):44-48.
被引量:2
9
卞建林,陶加培.
新时代刑事程序法治研究新发展——2018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J]
.人民检察,2019,0(2):18-22.
10
曹富乐.
“风险社会”刑法立场的嬗变、反思与回归——以《刑法修正案(八)》为切入点[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7(3):62-68.
1
高珊琦.
关于构建中国辩诉交易制度之思考[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6):148-152.
被引量:1
2
高洁.
美国辩诉交易诉讼价值新探[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4):36-39.
3
王星译.
美国辩诉交易中被害人否决权之论争[J]
.西部(新文学)(上),2011,0(8X):18-25.
4
董豹.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与美国辩诉交易制度比较研究[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28-31.
被引量:1
5
张语桐.
浅述美国辩诉交易的起源[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5X):66-67.
6
谢小剑.
美国辩诉交易中的被害人权利保护[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3):144-149.
被引量:4
7
张进德.
刑事诉讼效率的追求与美国辩诉交易的兴起——以对抗制的衰退为中心[J]
.法律适用,2011(1):112-115.
被引量:1
8
王兰萍.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J]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6):39-44.
9
道格拉斯.D.盖德拉兹,方金刚,许身健.
我们一定要“封杀”辩诉交易吗?——批评辩诉交易的核心问题[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3):51-57.
被引量:9
10
吕珊,赵小飞.
浅析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移植中国是否具有可行性[J]
.知识经济(康健),2007(12):98-99.
人民检察
2010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