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与张宇、张晨两位先生商榷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无论国有企业私有化是否成功,都无法否认或掩盖国有企业的固有弊端。有些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失败教训不是源于私有化本身,而是源于其他。即使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往往多以行政垄断利润的形式出现,以牺牲财政收入和消费者福利为代价,是与民争利的结果。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天然缺位和行政垄断的天然倾向,决定了国有企业不可能成为市场经济社会的主要主体。国企改革在市场竞争领域依然是"国退民进"和"还权于民"的方向。公有制和私有制本是经济学中性概念,也不是对立命题,均为经济发展的选项。但如果把公有制和私有制加以政治意识形态化,并简单地与社会制度挂钩,则才是最可怕的!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而是背后的传统意识形态。
作者 李昌庚
机构地区 南京晓庄学院
出处 《西部法学评论》 2010年第4期33-38,共6页 Western Law Review
基金 江苏省法学会课题"中国国有企业治理转型及其法律制度构造"(课题编号:SFH2009B15)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迈向民主的国有财产立法研究"(课题编号:2010SJD820022)阶段性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7

  • 1李济广.《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其启示》,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906/89859.html. 被引量:1
  • 2李昌庚.《经济法的正本清源:反思与拷问》,载《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暨第十六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 被引量:1
  • 3史际春.《危中有“机”:反思、休整、从新的高度崛起》,载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九卷(2008),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被引量:1
  • 41976年美国颁布的《哈特-斯科特-罗迪诺反垄断(修订)法》补充了《克莱顿法》第7条. 被引量:1
  • 5曲伟.《60年发展:中国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光明日报》2009年10月30日. 被引量:1
  • 6李善民.《国外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载顾宝炎主编.《国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改革》,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被引量:1
  • 7刘水林,高寒.干预行为--经济法中的“法律行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1):38-45. 被引量:4

共引文献153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