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构汉语维度新文学史的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汉语维度建构新文学史,既是对胡适"白话文学史"的历史回应,又是"重写文学史"的一种具体实践。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文学史写作中的意识形态倾向,弥合文学史分期中的裂隙,并对文学史的性质进行新的厘定,为解决文学史撰写中所存在的范围、对象、分期等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路与策略,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新的文学史框架和版图。
作者
吕周聚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9-153,共5页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汉语
新文学史
文学史性质
文学史框架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被引量:18
2
[美]劳伦斯·E·卡洪.现代性的困境:哲学、文化和反文化[M].王志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被引量:2
3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被引量:43
4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第5页,北京开明书店,1951年版.
被引量:3
5
蔡仪.《中国新文学史讲话》.1952年11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
被引量:1
6
张毕来.《新文学史纲》第一卷.1955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
被引量:1
7
刘绶松著..中国新文学史初稿 上[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410.
共引文献
62
1
彭文祥.
理论与阐释:审美现代性研究三题[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2):34-40.
被引量:3
2
魏丽.
颓废的诗意表征——试从“亚文化”角度分析小说《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9(4):81-84.
3
王炳社.
论隐喻艺术思维的产生[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89-91.
4
李立.
自由与耽溺:从后现代伦理学到消费社会的审美实践[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36-40.
被引量:2
5
魏明超.
现代性的内涵阐释[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8(3):4-6.
被引量:5
6
卫华.
欧洲19世纪末思潮视域中的颓废波希米亚[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3):49-54.
被引量:1
7
陈舒劼.
理性与诗性的皈依长途——论北村小说中知识分子的信仰叙事[J]
.济宁学院学报,2009,30(2):22-27.
8
唐圣.
论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性[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8):70-75.
被引量:4
9
刘安海.
文学虚构的再认识[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5(4):14-20.
被引量:3
10
刘翠玉.
现代性视野中的民族认同[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8-1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1
1
朱德发.
“三大板块”:现代中国文学史的重构[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35-42.
被引量:4
2
吴义勤.
开放性·互动性·双重主体性——“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4):119-122.
被引量:10
3
吴义勤.
“重写文学史”的难度与希望[J]
.当代作家评论,1999(6):21-23.
被引量:3
4
杨洪承.
文学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学——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之比较[J]
.学习与探索,1988(2):110-117.
被引量:3
5
杨洪承.
文学史观念的革新势在必行——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断想[J]
.学习与探索,1987(1):103-109.
被引量:3
6
朱德发.
反思与超越(上)——中国新文学宏观考察[J]
.山东社会科学,1989(1):43-49.
被引量:3
7
杨洪承.
历史在艰难中前进——读国内三部《中国现代小说史》[J]
.文学评论,1989(1):141-145.
被引量:4
8
朱德发.
新文学史研究:选择式收敛思维的优势[J]
.东岳论丛,1995,16(5):83-88.
被引量:1
9
朱德发.
文学史研究:收敛思维与史料索辨[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58-63.
被引量:4
10
王万森.
新时期文学30年的回顾[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2):10-1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刘新萍.
茶文化在汉语文学概念建构中的理论意义[J]
.福建茶叶,2017,39(10):337-338.
被引量:2
2
许丽宁,贾振勇.
“变”与“不变”的三对“关键词”——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文学史研究一瞥[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3,18(1):439-45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涂佳楠.
试论五四以来茶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18,40(3):356-357.
2
周虹.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
.福建茶叶,2019,41(11):282-282.
被引量:5
1
谢冕,程文超,张颐武,周晓风,尹昌龙,孟繁华,祁述裕.
理想的文学史框架[J]
.上海文学,1993,0(8):77-80.
被引量:1
2
胡赣江.
走出官场“义气”旋涡的思路与策略[J]
.领导科学,2015(23):8-9.
3
褚斌杰.
文学遗产第50期[J]
.文学遗产,1955(50):1-1.
4
陆佩如.
批判胡适的白话文学史[J]
.文学遗产,1955(54):1-1.
5
李劼.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84)论略”及其讨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1):287-289.
被引量:1
6
王攸欣.
1998-199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271-298.
被引量:4
7
李音.
《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出版[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6):153-153.
8
段汉武,于丽娜.
论英国文学史的叙述模式[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4):64-67.
被引量:2
9
季进.
作为文本、现象与话语的金庸——从《纸侠客:金庸与现代武侠小说》谈起[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10):120-127.
被引量:2
10
编后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5):219-220.
学术研究
201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