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人性抒写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篇小说《母亲》是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之一,描述了母亲及其五个子女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蜕变。面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中的苦难,作家并没有止步于对人性恶津津乐道的描写,而是从此间超拔出来,直面现实,通过对人性恶的描写,探求精神救赎之路,表达了对人性善的肯定和渴望,表明了坚定的人道主义信念。
作者
施维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70-73,共4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RADIO & TV UNIVERSITY
关键词
陈应松
贫穷
人性恶
人性善
神农架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李冬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读陈应松中篇小说《母亲》[J]
.小说评论,2007(S1):61-64.
被引量:2
2
陈国和.
陈应松乡村小说的生命哲学[J]
.当代文坛,2008(3):101-10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昌切.
陈应松这个名字[J]
.山花,2005(10):12-17.
被引量:2
2
蔡家园.
荒野中的求索与超越——略论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精神价值[J]
.长江文艺,2006(4):74-78.
被引量:8
3
[捷]米兰·昆德拉 唐晓渡译.《小说的艺术》[M].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被引量:11
4
[捷]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孟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3页.
被引量:1
5
鲍风.《陈应松小说的生命意识和诗性色彩》[J].芳草,1996,(1).
被引量:1
6
樊星.《与语言和灵魂之灾搏斗——陈应松访谈录》.见陈应松.《大街上的水手》,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页.
被引量:1
7
陈应松.《醉醒花》[J].长城,2006,(4).
被引量:1
8
陈应松.《白眼狼》[J].长城,2006,(4).
被引量:1
9
李运抟.《陈应松论》[J].钟山,2003,(5).
被引量:1
10
罗亿清.《爱泥土,更爱石头——与陈应松对话》.见陈应松.《豹子最后的舞蹈》.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84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
1
施维.
人世之厄 人性之恶——陈应松《母亲》读后[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3):42-4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8
1
陈应松.
猎人峰[J]
.小说界,2008(1):118-186.
被引量:4
2
杨桂欣.
简论《沉重的翅膀》的艺术性[J]
.文艺评论,1985(6):66-68.
被引量:3
3
张东焱.
《父亲留给我的》艺术性浅谈[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82,16(4):107-109.
被引量:2
4
王祥生.
现代性困境中的追寻与拷问——评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三篇[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38-39.
被引量:2
5
蔡家园.
荒野中的求索与超越——略论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精神价值[J]
.长江文艺,2006(4):74-78.
被引量:8
6
李云雷.
陈应松先生访谈[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5):43-47.
被引量:22
7
周叶兰.
《猎人峰》:独特的民间文化与深刻的现实批判[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149-150.
被引量:2
8
韩晗.
底层叙事一种:乡村写实下的“言语解殖”——陈应松小说艺术论[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43-46.
被引量:1
9
马英,毛三艳.
神秘·苦难·象征——论陈应松的底层书写[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6):14-15.
被引量:1
10
张艳梅.
《猎人峰》:奇异的精神之旅[J]
.当代文坛,2009(5):97-10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叶俊,严运桂,管水仙.
《猎人峰》艺术性探讨[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5):73-80.
1
陈应松,肖刚.
太平狗(小说连载)[J]
.绿叶,2006(5).
2
张文胜.
被现实击碎的梦想[J]
.作品与争鸣,2007,0(9):69-69.
3
施维.
人世之厄 人性之恶——陈应松《母亲》读后[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3):42-44.
被引量:2
4
高圣华.
蘩漪艺术形象简析[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20-21.
5
阳前辉.
试论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中的象征[J]
.文教资料,2010(6):17-19.
6
袁爱华.
穿着合适的鞋走出苦难——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论[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2):70-74.
7
张凤琼.
试论贾平凹小说中人性抒写的哲学基础[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1):87-88.
8
裴显生,凌焕新.
论方之的创作道路[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81,18(4):21-28.
被引量:1
9
祁丽岩.
论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民间化叙事策略[J]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8):24-26.
10
陈欣.
神农架的城与乡——论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8):76-76.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