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我国拾得遗失物制度中拾得人权利的完善的探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实生活中,遗失物的出现不可避免。我国现行的《物权法》对遗失物出现后拾得人与遗失物权利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做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建立了拾得遗失物制度,对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规定中仍有不太完善之处,即拾得人与遗失物权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平衡,拾得人的权利相对其义务而言过重,实践中不利于遗失物的返还和有效利用。文章即以此为议题,提出完善拾得人权利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
张丽琴
机构地区
太原师范学院
出处
《经济师》
2010年第8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物权法
拾得遗失物制度
拾得人权利
分类号
D91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著..物权法 草案 参考[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472.
2
王泽鉴著..民法物权 第1册 通则·所有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460.
3
李龙.西方法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被引量:2
4
刘保玉.
刍议物权法草案中所有权取得的若干规定及其完善[J]
.法学论坛,2007,22(1):14-18.
被引量:14
5
叶立雄.
论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J]
.社会科学家,2006,21(5):110-113.
被引量:7
6
张莹.
拾得遗失物的比较法研究[J]
.前沿,2005(3):110-112.
被引量:5
7
谭启平,蒋拯.
遗失物制度研究[J]
.法学研究,2004,26(4):58-69.
被引量:53
8
马晓莉,赵晓耕.
拾得遗失物归属原则的中国法制史考察——由“道不拾遗”谈起[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5):57-62.
被引量:10
9
顾文斌,林小兵.
我国遗失物拾得人权利义务制度的构建[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2):187-19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张晓军.
论在我国民事立法上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J]
.法学家,1998(6):70-77.
被引量:16
2
刘作翔.
法治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J]
.法学研究,1996,18(4):69-79.
被引量:79
3
沈宁.
从大陆法系的立法论我国遗失物法律规定的完善[J]
.理论观察,2006(1):90-91.
被引量:2
4
孙勃.
关于物权法草案中遗失物拾得制度的几点浅思[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8):2-4.
被引量:2
5
青措加.
遗失物拾得人权利制度之构建[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1):121-125.
被引量:1
6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被引量:2
7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被引量:6
8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49.
被引量:126
9
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3
10
李亚虹.美国财产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83
1
尚钊,赵林青.
中国遗失物制度完善的法律思考[J]
.郑州师范教育,2022,11(1):82-85.
被引量:1
2
成军帅.
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必要性及法律建议[J]
.广东经济,2017,0(1X):246-246.
3
李葆华,王晓敏.
遗失物法定酬金制度与科斯定理[J]
.经济师,2006(6):78-79.
被引量:4
4
林爱民.
论汶川地震后搜救财产的物权问题[J]
.行政与法,2008(7):62-65.
5
刘保玉.
中国物权法的成就与不足——兼及法律移植与融合中的“鸡尾酒论”[J]
.法学论坛,2008,23(5):21-28.
被引量:12
6
李林.
侵占罪之“遗忘物”研究[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31(1):65-70.
被引量:1
7
杨会.
论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属——评《物权法》第107条与第113条[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37-141.
被引量:9
8
蒋文玉.
我国民法应增设添附制度之法理探究[J]
.延边党校学报,2010,25(6):59-61.
9
谭建华.
自然法思想与罗马法的发展[J]
.云南社会科学,2005(1):35-38.
被引量:7
10
邬春海.
我国遗失物拾得人权利体系的构建[J]
.法制与社会,2008(17):49-50.
1
付祖珍.
论我国拾得遗失物制度的立法完善[J]
.法制与经济,2016,25(6):111-112.
2
谢萌.
探析我国拾得遗失物制度[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16):138-139.
3
廖静一.
遗失物拾得人权利义务的失衡与矫正[J]
.知识经济,2012(19):32-32.
4
张逸.
“高歌猛进”还是“审慎前行”——法价值视角下的拾得人权利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07(5):23-24.
5
张傲蓉.
论我国《物权法》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J]
.企业导报,2012(5):155-155.
6
孟妍.
对重建拾得遗失物制度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9):39-39.
被引量:1
7
姜利华.
无因管理及拾得遗失物制度概念的界定——兼论两制度中报酬请求权问题[J]
.卷宗,2014,4(6):437-438.
8
张叶航,陈冠兵.
浅论我国法律对遗失物拾得人权利的完善[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3):2-3.
9
杨勇.
论我国拾得遗失物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22):61-62.
被引量:2
10
陈瑾.
拾得遗失物制度之追溯与展望[J]
.科教文汇,2006(3):72-73.
被引量:3
经济师
2010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