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议“开皇乐议”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开皇乐议"是隋唐时期的一次有关如何对待外来音乐文化的辩论,对当今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联系的观点,对这一事件进行历史性的梳理,以期对其进行宏观、有机地把握。
作者
王志芳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大舞台》
2010年第7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开皇乐议
内容
实质
影响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赵小鹏.
“何妥知乐”辩[J]
.艺术百家,2006,22(1):100-102.
被引量:5
2
郑祖襄.
“开皇乐议”中的是是非非及其他[J]
.中国音乐学,2001(4):105-121.
被引量:26
3
李石根.
隋代的一次声律学大辩论——开皇乐议[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20(1):5-10.
被引量:8
4
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616.
5
刘再生著..中国音乐通史简明教程 下 谱例/习题及答案[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65.
6
梁茂春,陈秉义主编,魏艳等编写..中国音乐通史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295.
7
蒋菁等主编..中国音乐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32.
8
中国艺术研究所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被引量:1
9
杨荫浏..中央音乐学院教学参考书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上[M],1964:319.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吕冰.
古龟兹音阶研究[J]
.中国音乐学,1994(1):17-39.
被引量:7
2
黄翔鹏.
八音之乐与“应”“和”■考索(《“八音之乐”索隐》上篇)[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4):1-6.
被引量:8
3
刘镇钰.
隋代音乐家郑译[J]
.中国音乐学,1991(3):84-88.
被引量:4
4
吉联抗辑.古乐书佚文辑注[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被引量:1
5
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M]万叶书店,1952.
被引量:1
6
李石根.
关于郑译与万宝常的两个八十四调——评《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9(1):3-6.
被引量:11
7
李石根.
简论八音七声音阶[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8,7(1):45-49.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5
1
谢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议及其与政权、皇权之关系[J]
.乐府学,2024(1):23-42.
2
赵为民.
龟兹乐调理论探析——唐代二十八调理论体系研究[J]
.中国音乐学,2005(2):39-47.
被引量:11
3
祝波.
苏祗婆与“五旦七调”理论[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B07):41-44.
被引量:9
4
郑祖襄.
《隋书·经籍志》音乐书述略[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3):65-70.
被引量:3
5
杨善武.
中国音乐史学创新:观念的更新[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4):33-38.
被引量:5
6
祝波.
北周“和亲”与隋唐音乐刍议[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0(4):51-54.
被引量:3
7
杨善武.
中国音乐史学创新:史料的出新[J]
.音乐研究,2007(3):5-13.
被引量:5
8
左汉林.
唐代梨园法曲性质考论[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3):47-55.
被引量:12
9
张红梅.
关于《180调谱例集》“混杂不同体系”问题的分析——兼与杨善武教授商榷[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3):55-60.
被引量:5
10
郑祖襄.
《唐会要》“天宝十三载改诸乐名”史料分析[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3):12-27.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8
1
祝波.
苏祗婆与“五旦七调”理论[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B07):41-44.
被引量:9
2
郑祖襄.
《隋书·经籍志》音乐书述略[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3):65-70.
被引量:3
3
杨善武.
中国音乐史学创新:观念的更新[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4):33-38.
被引量:5
4
左汉林.
唐代梨园法曲性质考论[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3):47-55.
被引量:12
5
张红梅.
关于《180调谱例集》“混杂不同体系”问题的分析——兼与杨善武教授商榷[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7(3):55-60.
被引量:5
6
郑祖襄.
《唐会要》“天宝十三载改诸乐名”史料分析[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3):12-27.
被引量:11
7
葛恩专.
隋代音乐家郑译及其音乐思想[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5):87-90.
被引量:2
8
孙英刚.
音乐史与思想史:《景云河清歌》的政治文化史研究[J]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10,0(1):103-13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韩莎.
隋朝万宝常音乐造诣考究[J]
.兰台世界(下旬),2014(1):78-79.
1
吉佳佳.
出身贵族的奴隶音乐家万宝常[J]
.兰台世界(下旬),2014(2):100-101.
2
张琳琳.
建国初期苏联音乐权力话语在中国的体系性输入[J]
.戏剧之家,2013(6):60-60.
3
翟源.
论“开皇乐议”的历史功绩[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3):39-42.
被引量:2
4
陈四海,葛恩专.
何妥与开皇乐议[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4):160-164.
被引量:4
5
郭宏纪.
开皇乐议中“并戾”问题研究述评[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1(4):100-102.
6
谷杰.
隋“开皇乐议”相关乐律问题探析——“三声乖应”“三声并戾”与“七十七音乖越”[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11(4):6-13.
被引量:1
7
金津.
郑译与“开皇乐议”[J]
.青春岁月,2013,0(19):101-101.
8
孙思.
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二胡演奏艺术的影响分析[J]
.通俗歌曲,2016,0(4X):41-41.
9
赵艳芳.
从洋琴到扬琴[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3):71-72.
被引量:1
10
于欣.
中国早期的钢琴音乐[J]
.娘子关,2012(4):58-61.
大舞台
2010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