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郁达夫小说中类型化女性形象的符号意义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截然分为天使与妖妇二元对立的两种类型,她们被赋予了几乎完全相反的生命姿态,男性主人公与男性作者对她们的态度也因此迥然相异。对女性的类型化想象过程透露出作者思想中浓厚的男权意识残留,更重要的是,两类女性人物作为道德与本能、传统与现代的符号,被迫承担起被附加的象征意义。天使是道德与传统的化身,而妖妇则是本能与现代的化身,作者让男性主人公在两者之间徘徊与抉择,呈现出的是自身困惑于道德与本能、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心态。
作者 赵艳花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70,共4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30

  • 1[4]罗兹·墨菲.亚洲史[M].黄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被引量:1
  • 2孙绍宜.都市空间与中国民族主义--解读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J].上海文化,1996,(3). 被引量:1
  • 3[8]田汉.田汉戏曲集·序[M].上海:现代书局,1930. 被引量:1
  • 4严家炎.穆时英长篇小说追踪[J].新文学史料,2001,(2). 被引量:1
  • 5[14]唐继无,于醒民.从闭锁到开放[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1. 被引量:1
  • 6[20]卜少夫.穆时英之死[M].无梯楼杂笔[C].北京:新闻天地出版社,1947. 被引量:1
  • 7李欧梵.上海摩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被引量:9
  • 8舒芜.《“香草美人”的奥秘》[A].舒芜著.《串味读书》[C].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 被引量:1
  • 9.《雪夜—自传之一章》[A]..《郁达夫文集·第四卷·散文》[C].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94页,第93页. 被引量:1
  • 10Kenneth L. Dion and Karen K. Dion, Chinese Adaption to Foreign Cultures, Michael Harris Bond edited, Chinese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P45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59

同被引文献34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