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通过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提出构建西安区域创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内容以及重点任务,为西安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建言献策。
作者
张丙周
机构地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188-190,217,共4页
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西安
区域
创新体系
建设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8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2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刘立.创新系统研究述评[J].新华文摘,2002,(1):154-155.
被引量:2
2
路甬祥.
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再思考[J]
.求是,2002(20):6-8.
被引量:29
3
刘本盛.
关于创新及创新体系问题的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4,17(1):25-27.
被引量:10
4
董新平.
基于组织要素结构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探讨[J]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6):7-8.
被引量:7
5
丁焕峰.
论区域创新系统[J]
.科研管理,2001,22(6):1-8.
被引量:65
6
顾新,李久平,冯结.
学习型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23(4):64-67.
被引量:20
7
邵云飞,唐小我,陈光.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聚类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3(5):113-118.
被引量:49
8
王春法.
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03(5):99-104.
被引量:55
9
项海帆.
对中国大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几点看法[J]
.中国高等教育,2003(6):20-21.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58
1
丁韬.
区域发展与地区形象设计[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4(2):30-33.
被引量:2
2
张方华,朱朝晖.
长江三角洲“超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4(4):44-48.
被引量:17
3
涂成林.
关于国内区域创新体系不同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
.中国科技论坛,2007(1):47-51.
被引量:20
4
贲向前,徐小钦.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模式选择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6-29.
被引量:10
5
操龙灿,江英.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6,24(A02):622-627.
被引量:15
6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0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7
邵云飞.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2002.
被引量:1
8
郑秉文.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因素是国家——“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经济学分析[A]..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C].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9
刘立.创新系统研究述评[J].新华文摘,2002,(1):154-155.
被引量:2
10
张雪梅,王双.
国外科技政策模式对我国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启示[J]
.科学学研究,2007,25(A01):63-67.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225
1
段晓庆.
中原城市群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广东经济,2017,0(6X):6-7.
2
张都应,刘珠梅,张宏旗.
发挥高等学校优势、加强原始创新、推动科技进步[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z1):6-9.
被引量:4
3
寸晓宏,马媛.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风险投资--以云南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09(2):39-42.
被引量:4
4
沈静,陈烈,孙海燕.
全球化背景下的湛江市域发展战略研究[J]
.经济地理,2004,24(4):494-498.
被引量:4
5
郑吉昌,余克限,姜红,姜文杰,夏晴.
上市公司融资及科技创新投入现状调查[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4):30-33.
6
叶继涛,胡建绩.
技术预见与可持续经济发展[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4):58-62.
被引量:6
7
王为民,邵云飞,唐小我.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分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3):28-32.
被引量:3
8
刘本盛.
用创新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J]
.中国科技论坛,2004(4):58-59.
9
刘耀彬,王启仿,宋学锋.
转型时期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13-15.
被引量:14
10
刘本盛.
打造产学研联合平台 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J]
.中国科技产业,2004(8):57-60.
被引量:7
1
武琪.
健全的市场机制,应是京津冀协同一体的基石[J]
.财经界,2014(25):35-37.
2
陶凌云.
扩大差异 缩小差距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J]
.经济与管理,2002,16(3):45-46.
3
王程熙.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打造地区核心竞争力[J]
.实践,2004(6):11-12.
4
曾洪,夏丽萍.
从比较优势看西部竞争力的路径选择[J]
.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0):9-10.
5
吴雪桦.
务实推进自主创新 努力实现跨越发展[J]
.今日科技,2006(8):5-7.
6
朱呈祥,王勤忠.
基于现代化思想的社会经济“创新发展模式”探讨——以徐州为例[J]
.科技与经济,2003,16(6):29-31.
7
刘新,唐德祥.
科技进步对重庆市“一圈两翼”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分析[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8):49-51.
被引量:2
8
杨铁星,许保全.
河北省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J]
.河北经济研究,2003(6):25-29.
9
陈培忠.
关于太原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J]
.生产力研究,2009(16):93-94.
被引量:1
10
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促进地方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J]
.呼和浩特科技,2005(3):33-36.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