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系列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以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粳稻为主,具有根系发达、株型高大、壮秆、穗大、粒多、耐肥、高产优质等特点,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了探索该系列品种的栽培特性,特设计不同氮肥用量对甬优8号、9号、12号、13号的产量影响试验,为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
童相兵
机构地区
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出处
《宁波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15-18,共4页
Ningbo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杂交粳稻
水稻产量
氮肥用量
水稻品种
籼粳杂交稻
大面积推广
高产优质
水稻育种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4
1
李刚华,薛利红,尤娟,王绍华,丁艳锋,吴昊,杨文祥.
水稻氮素和叶绿素SPAD叶位分布特点及氮素诊断的叶位选择[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6):1127-1134.
被引量:123
2
谢仁康,孔祥英,徐德金,等.麦后水直播稻氮肥不同用量对淮稻13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C].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换届会议,2010.
被引量:1
3
周静,马国辉,龙继锐,陈敏,孙健,易祖凡,刘习中.
超级杂交晚稻缓释氮肥最佳用量研究[J]
.磷肥与复肥,2009,24(1):80-82.
被引量:4
4
李金娟,李虹,唐慧丽,岳云杰.
杂交晚稻氮肥不同用量田间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4):157-157.
被引量:5
5
夏连全,周文军,王建军,陈澄,夏玉玉,谢仁康.
氮肥不同用量对淮稻13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北方水稻,2011,41(2):41-43.
被引量:1
6
吴建能,许开华,陈忠泽,沈斌法.
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晚稻甬优12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影响[J]
.园艺与种苗,2011,31(2):64-66.
被引量:20
7
姜继萍,杨京平,杨正超,邹俊良,戈长水.
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叶片及相邻叶位SPAD值变化特征[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2,38(2):166-174.
被引量:44
8
戴笑,包祖达,丁杨东,戴夏萍,叶招凤,邱来玉.
超级稻甬优12号移栽密度与氮肥用量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通讯,2012(4):53-54.
被引量:4
9
陈海生.
金衢盆地不同氮肥用量对两系杂交稻深两优5814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影响[J]
.温州农业科技,2012(1):6-8.
被引量:1
10
易琼,赵士诚,张秀芝,杨利,熊桂云,何萍.
实时实地氮素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4):777-785.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2
1
刘荣杰.
超级稻“甬优12”实地氮肥管理技术[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5,33(1):48-52.
被引量:5
2
乔建礼.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T优272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6(9):79-8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葛超楠,刘荣杰,史努益,胡元元.
不同配方肥对淡涂泥田种植甬优12产量和生育性状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2016,36(1):26-28.
2
薛利红,李刚华,侯朋福,范立慧,杨林章.
太湖地区稻田持续高产的减量施氮技术体系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35(4):729-736.
被引量:17
3
王丽萍,那永光,顾春梅,王士强,赵黎明,王贺,杜金岭.
寒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1):153-156.
被引量:1
4
吴宗钊,原保忠.
氮肥施用量对C两优华占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J]
.杂交水稻,2021,36(2):57-61.
被引量:8
5
方文英,陈佳麒,沈兴连,莫红华,刘海威,纪国成.
氮肥调控运筹实现甬优12超15 t·hm^(-2)的性状特征与技术途径[J]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6):1218-1222.
被引量:1
1
张相林.
马铃薯品种“安特斯红”的栽培特性[J]
.马铃薯杂志,1996,10(1):61-62.
2
威优46的栽培特性及高产技术研究[J]
.作物研究,1992,6(4):32-34.
3
杂交早稻威优35栽培特性研究[J]
.丽水农业科技,1990(2):7-10.
4
王金萍,侯金星.
楚杂棉1号不同密度种植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农村科技,2009(6):14-15.
5
吴怀珣,张永泰,杨鹤峰,陈秀兰,何振天,谷守礼.
扬辐籼2号的栽培特性及高产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1992(2):9-12.
6
廖基常,廖华松,吴泽军.
新化子的植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研究,2012,26(5):533-534.
7
王振华.
仙客来的栽培与发展[J]
.农技服务,2007,24(6):98-99.
被引量:1
8
欧阳美.
小麦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J]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6,0(3):20-21.
9
王坚纲,王丽娟,戴士良,张红,汤震宙,谭和祥,孙庆.
水稻新品系“9998-3”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上海农业科技,2005(2):47-48.
10
瞿宏杰.
烯效唑的生理效应及其在水稻上的应用[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6):23-24.
被引量:6
宁波农业科技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