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史学视野下的地域社会史研究——评王建革《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王建革教授的新作——《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一书,最近作为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之一,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运用生态史(又称环境史或生态环境史)学的分析方法,对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乡村社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较之以往的华北地域社会史的研究成果,该书以其崭新的理论视角,提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和建设性的观点,堪称一部生态史与地域史研究相结合的佳作,
作者
方万鹏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Agri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关键词
生态史学
社会史
《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11
1
王建革著..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419.
2
王建革.《小农与环境--以生态系统的观点透视传统农业的生产过程》[J].中国农史,1995,14(3).
被引量:1
3
王建革.
资源限制与发展停滞:传统社会的生态学分析[J]
.生态学杂志,1997,16(1):69-73.
被引量:7
4
王建革.
华北的农业生态与乡村社会——以惠民县孙家庙为例[J]
.古今农业,1998(3):37-49.
被引量:1
5
王建革,陆建飞.
华北平原土壤肥力的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J]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3):12-16.
被引量:14
6
王建革.
人口、生态与地租制度[J]
.中国农史,1998,17(3):79-87.
被引量:14
7
王建革.
人口、制度与乡村生态环境的变迁[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4):40-45.
被引量:3
8
王建革.
近代华北的农业生态与社会变迁─—兼论黄宗智“过密化”理论的不成立[J]
.中国农史,1999,18(1):46-58.
被引量:17
9
王建革.
近代华北乡村的社会内聚及其发展障碍[J]
.中国农史,1999,18(4):15-27.
被引量:19
10
王建革.
河北平原水利与社会分析(1368-1949)[J]
.中国农史,2000,19(2):55-65.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302
2
黄敏兰.
史学理论研究要密切结合史学实践[J]
.史学理论研究,1992(4):14-15.
被引量:1
3
尹绍亭.
基诺族刀耕火种的民族生态学研究[J]
.农业考古,1988(1):318-334.
被引量:47
4
葛剑雄,华林甫.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J]
.历史研究,2002(3):145-165.
被引量:47
5
包茂宏.
环境史:历史、理论和方法[J]
.史学理论研究,2000(4):70-82.
被引量:61
6
张信宝,安芷生.
黄土高原地区森林与黄土厚度的关系[J]
.水土保持通报,1994,14(6):1-4.
被引量:32
7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一)[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0(2).
被引量:4
8
欢迎订阅《中国社会科学》[J]
.中国社会科学,2006(5):32-32.
被引量:2
9
Charles Perrings,人类环境杂志,1995年,24卷,1期,59页
被引量:1
10
钱林清,黄土高原气候,1991年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27
1
刘力,谭向勇,寇荣.
农村税费改革前中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模式历史分析[J]
.新疆农垦经济,2007(4):1-9.
被引量:2
2
陈新立.
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史学理论研究,2008(2):110-120.
被引量:19
3
姜逢清,杨德刚,穆桂金,胡汝骥.
绿洲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与生态阈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5):104-106.
被引量:5
4
任放.
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J]
.近代史研究,2004(4):90-122.
被引量:26
5
郑起东.
1999年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
.近代史研究,2000(2):290-306.
被引量:1
6
黄忠怀.
明清华北平原村落的裂变分化与密集化过程[J]
.清史研究,2005(2):21-31.
被引量:13
7
汪志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综述[J]
.古今农业,2005(3):89-102.
被引量:12
8
王雄伟.
自我生存保障的建构——对于农村民间信仰兴起的社会学分析[J]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6):41-43.
9
虞方伯,管晓进,赵子如,张明星,郭鹏,潘继杰,李顺鹏.
沼气发酵残余物应用于金丝小枣栽培的初步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2):345-347.
被引量:17
10
洪名勇.
农地习俗元制度的共同性、多样性与差异性[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1):44-49.
同被引文献
41
1
包茂宏.
解释中国历史的新思维:环境史——评述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隐:中国环境史》[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19(3):93-103.
被引量:28
2
高国荣.
什么是环境史?[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1):120-125.
被引量:46
3
包茂宏.
环境史:历史、理论和方法[J]
.史学理论研究,2000(4):70-82.
被引量:61
4
高国荣.
年鉴学派与环境史学[J]
.史学理论研究,2005(3):127-136.
被引量:10
5
高国荣.
环境史学与跨学科研究[J]
.世界历史,2005(5):102-112.
被引量:14
6
李根蟠.
环境史视野与经济史研究——以农史为中心的思考[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13.
被引量:69
7
王利华.
中国生态环境史 主持者言[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2-32.
被引量:35
8
王利华.
生态环境史的学术界域与学科定位[J]
.学术研究,2006(9):5-11.
被引量:49
9
梅雪芹.
从环境的历史到环境史——关于环境史研究的一种认识[J]
.学术研究,2006(9):12-22.
被引量:26
10
侯甬坚.
“生态环境”用语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22(1):116-123.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3
1
方万鹏.
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可能与限度——以环境史为中心的几点思考[J]
.学术研究,2011(8):115-121.
被引量:5
2
杨文春.
近年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以若干学理探讨为中心[J]
.鄱阳湖学刊,2016(2):93-100.
被引量:5
3
包艳杰.
王建革环境史研究述评[J]
.鄱阳湖学刊,2017(3):23-2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李光宗.
古代印度洋航海贸易中的沉香——以7-15世纪阿拉伯舆地文献为中心[J]
.暨南史学,2020(2):16-35.
2
任灵兰.
2011年中国世界史研究述评[J]
.世界历史,2012(3):82-106.
3
薛辉.
文献计量学视野下大陆地区环境史研究现状与展望(2000-2013)——基于CSSCI的统计和分析[J]
.保山学院学报,2015,34(1):8-20.
被引量:4
4
杨文春.
近年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以若干学理探讨为中心[J]
.鄱阳湖学刊,2016(2):93-100.
被引量:5
5
李明奎.
近四十年来中国环境史史料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鄱阳湖学刊,2017(4):101-115.
被引量:5
6
张琪,包智明.
中国环境史研究及其对当代的学术启示--对《大象的退却》、《中国环境史》的比较分析和延伸思考[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1):75-81.
被引量:1
7
米善军.
2011年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综述[J]
.鄱阳湖学刊,2018(2):115-124.
被引量:3
8
常智超.
略谈环境科学的历史研究现状及环境问题来源[J]
.数码设计,2018,7(24):57-57.
9
赵九洲.
由陆向海:中国海洋环境史研究前瞻[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1):199-209.
被引量:1
1
龚育之.
读君新著 共话当年[J]
.百年潮,2003(2):74-75.
2
王昶.
重现历史真实讴歌伟大胜利──喜读《抗日战争史》丛书[J]
.现代出版,1994(4):44-44.
3
文.
《抗日战争史丛书》开始出版[J]
.民国档案,1992(4):28-28.
4
王春艳.
读《中央史与地方史的整合》有感[J]
.青年时代,2015,0(24):67-67.
5
王利华.
生态史的事实发掘和事实判断[J]
.历史研究,2013(3):19-25.
被引量:11
6
梁敏玲.
“社会生态史学”的启示与反思--读安富步、深尾叶子编《“满洲”的成立--森林的耗尽与近代空间的形成》[J]
.近代史研究,2013(4):147-153.
被引量:3
7
雷娟利,朱敏.
微观史学视野下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的特点与价值探析[J]
.保山学院学报,2014,33(3):37-41.
被引量:2
8
王子今.
走马楼竹简“枯兼波簿”及其透露的生态史信息[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38-40.
被引量:7
9
村友.
掉脑袋的史家究竟是谁[J]
.咬文嚼字,2012(6):50-50.
10
王利华.
中国生态环境史 主持者言[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2-32.
被引量:35
中国农史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