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西方叙事学大框架下,对"视角"的划分,不论是英国罗杰·福勒的"外视角"和"内视角",还是法国茨维坦·托多罗夫的"外视点"和"内视点",都与以中国近千年前北宋画家郭熙的"三远"为主的"四远"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且后者更具有视觉文化的效果。笔者以为,不管是西方的叙事"视角",还是东方中国的"四远",都存在着人的"眼睛之视"与"心灵之视"的问题。"眼睛之视"会受当时当地等条件的限制,但"心灵之视"却可以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彼此相近相通;心灵之视的没有偏向将使得我们关注到更多应该被关注的文本、文论、画论等;也使"建构一种更具‘世界文学’意味的"叙事视角并使其担当起文学范畴内应负的职责更加成为可能。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40,共6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凯特.肖邦的和谐婚恋观"(项目批准号:08SJD7500021)和资助项目"澳大利亚女性文学溯源"(项目批准号:07SJB75001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