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高度评价冯至诗歌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诗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对冯至的抒情诗作出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对冯至诗歌作出如此高的评价,和当时诗坛以及鲁迅个人的审美趣味有关,同时与鲁迅个人的情感经历也是分不开的。
作者
王堆
机构地区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6,共2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鲁迅
冯至
爱情诗
高度评价
原因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杨汤琛.
试评鲁迅对冯至诗歌的评价[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3):54-57.
被引量:3
2
曹聚仁..鲁迅评传[M],2006.
3
蒋勤国著..冯至评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87.
4
冯至著..昨日之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98.
5
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47.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鲁迅.致山本初枝[C]//鲁迅全集:1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被引量:1
2
鲁迅.致杨霁云[C]//鲁迅全集:1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被引量:1
3
鲁迅.集外集·序[C]//鲁迅全集:7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被引量:1
4
李长之.鲁迅作品之艺术考察[M]//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被引量:1
5
鲁迅.小说二集序言[C]//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
被引量:1
6
鲁迅.随感录四十[C]//热风.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7
鲁迅.两地书.三二[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被引量:1
8
鲁迅.《桃色的云》序[C]//鲁迅全集7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被引量:1
9
鲁迅.革命文学[C]//而已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被引量:1
10
鲁迅.无声的中国[C]//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
1
刘启涛.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及其阐释问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2):98-109.
2
李怡.
“远取譬”与鲁迅对冯至的评价问题[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36-13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
1
冯至.
外来的养分[J]
.外国文学评论,1987(2):3-8.
被引量:33
2
杨汤琛.
试评鲁迅对冯至诗歌的评价[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3(3):54-57.
被引量:3
3
朱自清.《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第6页,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
被引量:4
4
《冯至全集》第4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86页.
被引量:2
5
冯至.《在联邦德国国际交流中心“文学艺术奖”颁发仪式上的答词》,见《冯至全集》第5卷,206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被引量:4
6
冯至.《里尔克》,《冯至全集》第4卷,河北教育出版杜1999年版,第86页.
被引量:2
7
鲁迅.《集外集·序言》[A]..《鲁迅全集》第7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5页.
被引量:8
8
《语丝》,1924-12-01.
被引量:1
9
鲁迅.《集外集·“音乐”?》,见《鲁迅全集》,第7卷,第53页.
被引量:1
10
鲁迅.《致蔡斐君(350920)》,见《鲁迅全集》,第13卷,第220页.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李怡.
“远取譬”与鲁迅对冯至的评价问题[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36-139.
被引量:2
2
王邵军,吕周聚.
鲁迅、冯至与尼采——孤寂之途的同路人[J]
.鲁迅研究月刊,2023(5):42-5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启涛.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及其阐释问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2):98-109.
2
姜振昌,薛淼,陶秋红.
2014年中国鲁迅研究[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5(4):27-37.
1
郑云霞.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论冯至诗歌创作特色[J]
.时代文学,2008(15):89-91.
2
胡希东.
孤寂的凝淀,生命的结晶——冯至诗歌意象论[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8(5):31-32.
3
周晓芸.
乱花渐欲迷人眼——冯至诗歌花意象的原型批评[J]
.成功,2007(12):175-176.
被引量:1
4
艾江涛.
冯至诗歌中的情与理[J]
.语文建设,2009(4):56-59.
5
王艳.
一生都在否定里生活——冯至诗歌创作简论[J]
.天中学刊,2003,18(F12):101-103.
6
曾明辉.
存在主义视域下冯至诗歌的生死观[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105-108.
7
袁瑾.
冯至诗歌艺术个性的重新审视[J]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4):64-67.
8
李艳.
在生命存在中沉思的诗歌[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34-35.
9
袁瑾.
生命的沉思——论冯至诗歌的主题意蕴[J]
.河西学院学报,2009,25(6):56-60.
10
李福臣.
焦虑:思想的流变——浅谈冯至诗歌的转向[J]
.青年文学家,2010,0(12X):210-210.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