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早期禅的“一行三昧”观念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论文首先梳理了早期禅的"一行三昧"观念的文本脉络,指出早期禅的"一行三昧"观念不同于其印度经典依据《文殊说经》,也有异于《大乘起信论》,同样,它也不同于隋唐其他宗派如天台宗、净土宗的一行三昧思想。接着,作者将"一行三昧"置于唐代宗教话语的语境中,分析它和禅宗"一心戒"、密宗"看一字"、净土宗"称名念佛"、道教"守一"观念之间的意义关联。论文还分析了"一行三昧"观念的宗教政治背景,认为隋唐各个宗派之间及其内部(如禅宗南北二派)围绕着对"一行三昧"观念的解释,进行追求"正统性"的斗争和教理"交换"。作者认为,作为一个宗教议题,"一行三昧"之被代替可以解释为一种"认识论的突破",这个"认识论的突破"发生于"早期禅"和"经典禅"之间,"一行三昧"观念容许在"超越"和"实修"之间维持富有成效的辨证关系,使得"早期禅"顺利地过渡到"经典禅"。进而,如果对天台、禅和净土宗作整体性考察,将会发现"一行三昧"观念的存在有益于最大限度地弥合各种佛教思想趋向之间的裂痕。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23,共17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往生礼赞偈》,《大正藏》,第47卷,第439页上. 被引量:1
  • 2《四明尊者教行缘》,《大正藏》,第46卷,第868页上. 被引量:1
  • 3《止观大意》,《大正藏》第46卷,第460页. 被引量:2
  • 4David Chappell撰.《禅宗四祖道信(公元580-651年)的教学法》,收于WhalenLai和Lewis R.Lancaster编.《汉藏地区早期禅学》(Barkeley:Asian Humanities Press,1983),第89-129页. 被引量:1
  • 5《抱朴子·第十八章》,《道藏》,870,台北:中华书局,1974年. 被引量:1
  • 6伯希和(PaulPelliot).《有关<道德经>梵语译文的问题》[J].通报,1912,(13):415-416. 被引量:1
  • 7《芒罗众墓译文》,《石刻史料新编》,第19卷,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第14263-14264页. 被引量:1
  • 8司马虚(Michel Strickmann).《茅山的启示:道教与贵族社会》,载《T’oung Pao》vol.63,No.1(1977),pp.1-64. 被引量:1
  • 9“顿/渐会议综述”,《中国哲学》第九卷,1982年,第471-486页. 被引量:1
  • 10平野宗浄.《頓悟要門》,《禅の語録》(6),东京:筑摩書房,1970年,第92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16

  • 1洪修平,许颖.佛学问答[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75. 被引量:2
  • 2(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A].大正藏:第14册[C].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被引量:1
  • 3梁·释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A].大正藏:第8册[C].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被引量:1
  • 4唐·净觉.楞伽师资记[A].大正藏:第85册[C].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被引量:1
  • 5明·一如等集注.三藏法数[A].大藏经补编:第22册[C].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被引量:1
  • 6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A].大正藏:第48册[C].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被引量:1
  • 7唐·道信.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A].大正藏:第85册[C].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被引量:1
  • 8宋·契嵩本.坛经[A].大正藏:第48册[M].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被引量:1
  • 9唐·道世.诸经要集:卷1[A].大正藏:第54册[C].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被引量:1
  • 10宋·宗晓.乐邦文类:卷4[A].大正藏:第47册[C].台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