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政府应提供制度和体制创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作者
韩春
机构地区
茂名学院
出处
《全国商情》
2010年第10期48-50,共3页
基金
茂名学院2008年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当代中国农村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模型
路径选择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688.
2
周天勇.
中国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其出路[J]
.学习与探索,2003(2):64-68.
被引量:17
3
徐旭晖.
从制度制约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变革[J]
.乡镇经济,2008,24(12):93-97.
被引量:2
4
李恒.
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2):70-76.
被引量:8
5
陈俊.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J]
.经济与管理,2009,23(7):5-10.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郑俊敏.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民兼业化发展模式选择[J]
.乡镇经济,2007,23(2):14-17.
被引量:5
2
徐维祥,唐根年.
基于产业集群成长的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2004(6):70-76.
被引量:16
3
严江,周婷.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
.农村经济,2004(7):75-77.
被引量:13
4
黎明.
制约我国农民就业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农村经济,2004(7):83-85.
被引量:12
5
胡必亮.
“关系”与农村人口流动[J]
.农业经济问题,2004,25(11):36-42.
被引量:25
6
韩青.
我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问题研究概述[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36-38.
被引量:2
7
李少元.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经验借鉴[J]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7):63-67.
被引量:31
8
罗勇,曹丽莉.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2005,40(8):106-115.
被引量:524
9
李二玲,李小建.
农区产业集群、网络与中部崛起[J]
.人文地理,2006,21(1):60-64.
被引量:24
10
马正江.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探析[J]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1):34-36.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31
1
白冰.
从人口学的视角看我国的“三农问题”[J]
.人口与经济,2007(S1):19-21.
2
张增臣,崔学贤.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职教论坛,2004,20(26):4-6.
被引量:2
3
谢东.
农民转移是柳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J]
.广西农学报,2003,18(5):10-14.
4
陈启华.
关于托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查和思考[J]
.科技创业家,2013(11):205-206.
5
刘地久.
农民收入:工业化的首选目标[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1):77-84.
被引量:7
6
刘地久.
远离潜在产出状态下的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均衡[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4):101-106.
被引量:1
7
刘小兵.
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人口就业转移的影响分析[J]
.管理观察,2009(4):75-77.
被引量:1
8
敬莉.
用人口学理论探析“三农”问题[J]
.西北人口,2006,27(2):45-48.
被引量:3
9
李俊奎.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及其国民待遇问题[J]
.河北学刊,2006,26(6):81-83.
被引量:1
10
吴雪,温涛.
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问题初探[J]
.现代商业,2007(06X):149-150.
被引量:4
1
胡爱华.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9):125-126.
2
孙晓燕,张彩霞.
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山东省为例[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7):26-28.
被引量:1
3
厉敏萍,姜志诚,雷桥亮.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05(5):146-147.
被引量:1
4
罗佐县.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对策[J]
.乡镇经济,2002,18(11):7-9.
被引量:4
5
王瑶,张天琪,谭利芬,纪绍军.
北京郊区农民用水协会运行状况调查与浅析[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3,27(1):61-63.
6
陈明星.
构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高效运作机制[J]
.红旗文稿,2007(7):24-26.
7
魏登峰,陈丽娜.
积极创新体制机制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4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
.农村工作通讯,2014,0(22):29-31.
8
吴九占.
当前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分析[J]
.中国商贸,2009(08X):90-92.
被引量:2
9
高立金.
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
.农业技术经济,1997(5):35-38.
被引量:17
10
陈云平,周志鑫.
从西方人口流动模型看中国农业人口的流动[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5(1):35-37.
全国商情
2010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