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9-160,共2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参考文献2
-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 第2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450.
-
2[德]黑格尔著.《小逻辑》,贺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7
-
1岳斌.正确认识“播音腔”[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4):126-128. 被引量:4
-
2张颂.“播音腔”简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89,14(1):68-72. 被引量:9
-
3陈昌凤.社交时代传播语态的再变革[J].新闻与写作,2017(3):46-50. 被引量:23
-
4周勇,郝君怡.职能演进与群体变更:播音主持职业发展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势[J].当代传播,2019,0(5):40-45. 被引量:17
-
5战迪,刘琦.位置的漂移与边界的消弭——融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的主体性批评[J].中国电视,2019(8):69-73. 被引量:11
-
6刘欣.与美国主播“辩论”带来的思考[J].新闻战线,2019,0(16):101-103. 被引量:2
-
7高贵武,王彪.从宣传鼓动到服务引领:人民广播播音主持近80年之嬗变[J].中国广播,2019,0(12):23-28. 被引量:8
-
1江海,张琼.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J].新闻传播,2010(7):59-59.
-
2胡晓东.试论新闻采访中的主体与客体[J].新闻窗,2000,0(2):12-13.
-
3徐军.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J].戏剧之家,2010(11):91-91.
-
4陈则周.三招破解“采访难”[J].新闻战线,2013(1):110-111.
-
5李欣.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证券期货,2010,13(11X):143-144.
-
6谢雅而.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主体意识刍探[J].神州,2010(12Z):90-90.
-
7陈邵桂.发现力与新闻写作——兼论新闻写作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发现力的培养[J].新闻界,2007(1):122-122. 被引量:1
-
8李慧彬.略论主持人传播对电视新闻节目品牌战略的意义[J].视听界,2002(6):9-11. 被引量:1
-
9李明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编辑意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4(4):101-105.
-
10吴红宇.报纸、广播和电视采访方法的异同[J].视听,2009,0(11):3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