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佛教慈善事业与社会福利问题研究——以上海佛教信仰实践为例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宗教类非营利组织是社会福利重要的供给资源之一。佛教团体的慈善活动,一方面是基于佛教伦理及其对"慈悲功德"的肯定,从而能够满足佛教徒信仰实践的需求;另一方面则可以使他们按照佛教自己的行动逻辑,参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尤其是由企业家佛教徒组成的"信仰共同体",探索出更为丰富的社会福利供给模式,其所呈现的"制度化行善",扩大了受益者的范围,提高了福利供给的效率。充分利用宗教组织开展的慈善公益活动,可以为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提供巨大支持。
作者 高虹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6-158,共3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佛教徒老板的社会意识建构"(shucx091064)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9

  • 1青井和夫.社会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被引量:28
  • 2王顺民.当代台湾地区宗教类非营利组织的转型与发展[M],台北:台北洪叶文化公司,2001. 被引量:3
  • 3高楠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8册)[M].台北:白马精舍印经会,1988.325. 被引量:1
  • 4圆瑛.佛教与人心[A].黄夏年.圆瑛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78-81. 被引量:1
  • 5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3. 被引量:1
  • 6太虚.太虚大师全书(第三十册)[M].台北:善导寺佛经流通处印行,1980.2761. 被引量:1
  • 7宇井伯寿.印度哲学研究(第4卷)[M].东京:岩波书店,1965.414. 被引量:1
  • 8高楠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册)[M].台北:白马精舍印经会,1988. 被引量:1
  • 9高楠顺次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M].台北:白马精舍印经会,1988.46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6

同被引文献98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