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宗教类非营利组织是社会福利重要的供给资源之一。佛教团体的慈善活动,一方面是基于佛教伦理及其对"慈悲功德"的肯定,从而能够满足佛教徒信仰实践的需求;另一方面则可以使他们按照佛教自己的行动逻辑,参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尤其是由企业家佛教徒组成的"信仰共同体",探索出更为丰富的社会福利供给模式,其所呈现的"制度化行善",扩大了受益者的范围,提高了福利供给的效率。充分利用宗教组织开展的慈善公益活动,可以为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提供巨大支持。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6-158,共3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佛教徒老板的社会意识建构"(shucx091064)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