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保定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形成和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进行城市区域的综合性研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章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保定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
作者
张军涛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2,共3页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协调发展
保定市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1
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M].科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27
2
黄银晓.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J]
.生态学进展,1989,6(1):26-29.
被引量:5
3
李文彦.持续发展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49(2):97-106.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40
1
黄瑞芬,李宁,赵友亮.
低碳经济与环境资源耦合关系的预测研究——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例[J]
.中国渔业经济,2013,31(3):52-57.
被引量:1
2
李雪铭,李婉娜.
1990年代以来大连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分析[J]
.经济地理,2005,25(3):383-386.
被引量:132
3
史作民,陈涛.
城市化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1996,15(1):35-41.
被引量:50
4
宗毅,汪波.
城市生态用地的“协调—集约”度创新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3(6):32-35.
被引量:33
5
秦志玉,胡静,胡秀丽,史彦雍.
城市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1):114-117.
6
宗毅.
生态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天津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06(07X):173-173.
被引量:1
7
赵晓燕,刘康,秦耀民.
基于GIS的西安市城市景观格局[J]
.生态学杂志,2007,26(5):706-711.
被引量:19
8
韩焕金,周用武.
不同绿化树种的降温增湿效应[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5):28-30.
被引量:9
9
张林波,李伟涛,王维,熊严军.
基于GIS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1):69-78.
被引量:69
10
蔡其东,黄三根.
科学应用资源与技术促进园林植物生长[J]
.科学中国人,2007(8):113-114.
同被引文献
38
1
刘思华,方时姣,刘江宜.
经济与环境全球化融合发展问题探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88-96.
被引量:14
2
邵波,陈兴鹏.
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5,28(1):136-141.
被引量:84
3
尹海伟,孔繁花.
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J]
.人文地理,2005,20(2):30-33.
被引量:57
4
陈锡伦.
在城市化进程中追求社会和谐发展[J]
.江南论坛,2005(5):15-16.
被引量:1
5
李孝坤,韦杰.
重庆都市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进分析及对策探讨[J]
.经济地理,2005,25(3):387-390.
被引量:36
6
门可佩.
运用信息熵综合评价物资企业效益[J]
.中国物资经济,1995(10):34-35.
被引量:8
7
陈法扬,郝明龙.
浅议城市水土保持规划[J]
.水土保持通报,1996,16(1):166-169.
被引量:7
8
汤莉,李翠锦,王红萍.
对人口、资源与经济协调和谐发展的系统剖析[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21(4):310-313.
被引量:7
9
刘仲尧.
城市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J]
.城市经济,2005(6):36-40.
被引量:1
10
王宜虎,崔旭,陈雯.
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2):142-146.
被引量:57
引证文献
6
1
赵先超,郭任,孔祥斋.
基于熵值法的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78-82.
被引量:5
2
王跃婷,邓留保.
安徽省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95-96.
被引量:2
3
刘永亮,张子夜.
保定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34(2):42-46.
4
赵健.
委托代理与减少污染机制设计[J]
.价值工程,2011,30(33):299-299.
5
姜爱林,祝国勇.
城市水土流失形成、特点与防治对策[J]
.城市发展研究,2000,7(3):17-19.
被引量:10
6
姜爱林,祝国勇.
略论城市水土的流失及防治对策[J]
.天府新论,2000(2):3-6.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汪西林,白占雄,王冬梅,李永贵.
可视化技术在城市水土流失调查中的应用[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82-185.
被引量:5
2
王宁,刘迎春,富丰珍,陈宝政,张有利,周杰.
大庆市水土流失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2):102-104.
被引量:1
3
黄鹭新,杜澍.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与中国城市发展[J]
.国际城市规划,2009,24(1):30-36.
被引量:17
4
段七零.
江苏省县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评价[J]
.经济地理,2010,30(5):829-834.
被引量:24
5
赵先超,周跃云,张旺,孔祥斋.
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湖南省人口规模预测研究[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11-15.
被引量:12
6
周跃云,赵先超,晨风,张旺,芦鹏.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证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2):28-30.
被引量:7
7
吴林勇.
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及对策[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22-123.
8
姚治华,王红旗.
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的地质指标体系[J]
.地质通报,2011,31(11):1774-1778.
9
赵先超,周跃云,杨英.
传统工业型城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以株洲市为例[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26(1):74-80.
被引量:1
10
马琴琴,方敏.
新疆绿洲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9):144-148.
被引量:1
1
贾凤梅.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23(7):123-124.
2
塔娜,宁小莉.
乌海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5):94-99.
被引量:18
3
郑国柱.
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若干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1,0(5X):4-5.
4
徐继孝.
试谈环境会计框架的构建[J]
.山西财税,2005(5):19-20.
被引量:1
5
杨君.
河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论坛,2009(7):89-90.
被引量:2
6
宋玉斌,汤海燕,倪才英,蔺瑞瑞.
南昌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分析评价[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32(1):39-41.
被引量:13
7
宋玉斌,汤海燕,倪才英,蔺瑞瑞,龙安华.
南昌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分析评价[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31(6):23-25.
被引量:2
8
史红宁.
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J]
.中国绿色画报,2016,0(1):82-83.
9
胡金凌.
本溪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研究[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1999,4(2):62-64.
10
李琪,龚建金.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
.中国西部科技,2006,5(4):44-45.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