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知识产权视角的科技奖励评价实证研究——以何梁何利基金奖励为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知识产权已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表现。科技奖励作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制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当前科技奖励制度促进自主创新的效果评价,基于知识产权视角构建相应的科技奖励评价指标体系。以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奖励为例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评审结果对比,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并针对科技奖励评价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
唐恒
马理军
冯楚建
机构地区
江苏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出处
《科技与法律》
2010年第3期9-12,共4页
Science Technology and Law
关键词
科技奖励
知识产权
何梁何利
绩效评价
知识产权评价
分类号
F244.3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1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9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4
1
王瑛,曹玮,罗珍.
考虑专家信度的科技成果立体式综合评价模型[J]
.软科学,2008,22(6):6-10.
被引量:12
2
张立军,邹琦.
基于路径系数权重的科技成果奖励评价模型[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102-103.
被引量:14
3
董宏林,温淑萍,杨晓洁.
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农业科技管理,2006,25(2):79-82.
被引量:22
4
赵红专,翟立新,李强.
公共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指标与方法[J]
.科学学研究,2006,24(1):85-90.
被引量:41
5
曹霞,孙成权,吴新年.
国内外科技评估工作窥见[J]
.图书与情报,2005(6):91-94.
被引量:19
6
创新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与科技奖励博弈乎[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5(4):19-21.
被引量:2
7
赵春明,胡晓军,朱廷珺,林瑞钦,王怀民.
国家科技进步奖励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7):29-36.
被引量:2
8
谈毅,仝允桓.
中国科技评价体系的特点、模式及发展[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5):15-18.
被引量:55
9
董国新.
高校科研绩效考评体系分析[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25(2):30-32.
被引量:13
10
黄毓文,吴少林,黄小珍,柳青.
医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2):63-65.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81
1
周琳,殷学平.
科研项目评估方法的研究[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9(1):16-19.
被引量:25
2
张利华.
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评价[J]
.科学与社会,1995(1):16-26.
被引量:3
3
林均勇.
我省全面展开科技情报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奖励工作[J]
.图书馆建设,1987(5):1-3.
被引量:1
4
董宏林,温淑萍,杨晓洁,黄亚玲宁夏农林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农业科研成果多指标评价中综合性权数的合成[J]
.农业科技管理,2004,23(4):19-22.
被引量:3
5
李晓轩.
德国科研机构的评价实践与启示[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4):274-277.
被引量:44
6
王凯珍,董渝华,蔡有志,丁涛.
北京体育大学科研定量化考核及科研工作量计算方法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294-295.
被引量:18
7
徐彩荣,李晓轩.
国外同行评议的不同模式与共同趋势[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2):28-33.
被引量:26
8
孟生旺.
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的选择[J]
.统计研究,1993,10(2):69-71.
被引量:40
9
顾海兵,李慧.
英国科技成果评估体系研究与借鉴[J]
.科学中国人,2005(2):37-39.
被引量:8
10
朱炎苗,郑莹,张勘,徐辉,王维林,张翊楠,史济德,桑隆成,沈玉珍,蔡康人.
医学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益评价的研究[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1995,8(2):72-76.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96
1
陈伟强.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长效机制研究[J]
.中国科技纵横,2018,0(16):251-252.
2
楼洪兴,冯水英,骆少嘉,游兆彤,沈新芬,郑纪慈,孙国昌.
基于课题组的农业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
.科研管理,2007,28(z1):95-102.
被引量:10
3
王红莉,徐璋勇.
公共财政支持科技产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J]
.生产力研究,2008(16):126-128.
被引量:1
4
贺建军,陈雅兰.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我国科技评估制度透视[J]
.科研管理,2005,26(z1):147-152.
被引量:1
5
赵勇强,李靖,于雪霞.
国防科技奖励对国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J]
.兵工学报,2009,30(S1):1-4.
被引量:1
6
雷杨.
中国科技奖励制度文献综述[J]
.金田,2013(11):435-435.
7
李小胜,陈姚祥.
基于SFA模型的大学和研发机构科学论文产出效率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4):13-18.
被引量:5
8
刘艳妮,张严峰,刘珠梅,张都应.
关于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25(4):39-41.
被引量:4
9
庄越,程世琪.
国家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审计体系的构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6):162-165.
10
周兆透.
论科技评价在科学制度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3):30-33.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9
1
李祚泳.
投影寻踪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
.自然杂志,1997,19(4):224-227.
被引量:100
2
王瑛,曹玮,罗珍.
考虑专家信度的科技成果立体式综合评价模型[J]
.软科学,2008,22(6):6-10.
被引量:12
3
胡宗义,钱健,刘亦文.
基于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科技奖励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09,25(11):152-154.
被引量:14
4
龚海莹,闻化(实习).
科技奖励管理的“自我革命”——专访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传宏[J]
.中国科技奖励,2009,17(8):12-14.
被引量:2
5
张立军,袁能文.
基于复合权重的科技成果奖励评价模型[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4):47-49.
被引量:6
6
本刊编辑部,肖丹,胡恩燕.
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的引擎[J]
.中国科技奖励,2010(10):16-20.
被引量:2
7
孙艳丰,王众托.
遗传算法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控制与决策,1996,11(4):425-431.
被引量:70
8
董伟.
科技奖励评审模型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19(2):99-103.
被引量:5
9
汪晓霞,李岱松,王瑞丹.
科学技术奖励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11):63-65.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王瑛,欧阳显斌,赵谦.
基于信度系数的投影寻踪模型在科技奖励评价中的应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4):113-116.
被引量:2
2
刘长威,刘零.
关于完善现行科技奖励体系的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7):22-2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唐丽春,许秀娟.
基于投影寻踪的港口泊位建设评估模糊物元模型[J]
.工程管理学报,2014,28(1):41-45.
被引量:1
2
王瑛,张璐,蒋晓东.
EDW与梯形直觉模糊数结合的科技奖励评价[J]
.软科学,2014,28(10):121-124.
被引量:4
3
徐顽强,朱喆.
基于医学人才视角的科技奖励激励机制分析[J]
.理论月刊,2014(11):160-163.
被引量:5
4
李文华.
浅谈高校在科技奖励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科技视界,2015(1):177-177.
被引量:4
5
全锋,王雅文,刘长威,胡羚,张玮.
科技奖励中经济效益有关问题探讨[J]
.农业科技管理,2015,34(5):37-38.
被引量:1
6
尹岩青,胡壮,殷圣忠.
国内外科技奖励制度有关情况研究及启示[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6,0(12):24-27.
被引量:2
7
蔡丽娟.
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50-52.
被引量:1
8
唐敏珊,刘银娣,潘子欣,宋晖,杨杨.
新世纪以来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发展情况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3):53-61.
被引量:5
9
李秋实,吴幸雷,邬亚男,钟全,徐军.
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后广东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情况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97-105.
被引量:6
10
文小才,王晓燊,刘雨澜.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的现状与对策——基于2010~2019年数据[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35(4):72-82.
被引量:1
1
田高良.
现代企业知识产权分析与评价体系探讨[J]
.知识产权,2001,11(6):11-15.
被引量:10
2
我院杨经绥研究员获2007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J]
.地球学报,2007,28(6):614-614.
3
丁少将.
激励自主创新 支持科技事业发展 何梁何利基金2007年度颁奖大会在京召开[J]
.中国科技产业,2007(11):62-62.
4
蒋向利.
科技人才辈出 科研成果丰硕——201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获奖者创新业绩评价[J]
.中国科技产业,2013(6):54-55.
5
李丽,伍险峰,唐淑香.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发展初探[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2):43-46.
6
张新君.
激励创新——2000年度自治区科技奖励工作回眸[J]
.宁夏科技,2001(3):15-15.
7
孙启贵.
影响科技奖励效果的因素探析[J]
.生产率系统,1996(2):11-13.
8
杨爱文.
我国现行科技奖励制度的分析[J]
.科研管理,1992,13(3):49-53.
被引量:1
9
本刊特约评论员.
继往开来 自主创新[J]
.中国科技奖励,2008(2):6-7.
10
上海市科委.
在创新中完善科技奖励制度[J]
.中国科技奖励,2002,10(4):22-24.
被引量:1
科技与法律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