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19
-
1朱世英等主编..中国茶文化大辞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938.
-
2余悦主编,熊纬选编..茶韵悠然 茶歌茶曲集萃[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238.
-
3陈宗懋主编..中国茶叶大辞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211.
-
4周銮书著..景德镇史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95.
-
5许正.安徽茶业史略[J].安徽史学,1960(3):1-16. 被引量:22
-
6曹雪芹,高鄂著..红楼梦[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7:215.
-
7梁淼泰著..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495.
-
8梁淼泰.明清时期浮梁的农林商品[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1):28-38. 被引量:4
-
9林景梧著..瓷都史话[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
-
10吴觉农主编..茶经述评 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69.
共引文献27
-
1王珂,周新华.民国茶广告浅探[J].包装世界,2019,0(1):67-68.
-
2林荣琴.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清代长江中游经济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11):16-26.
-
3许卫平.中国现代方志学发展阶段探论(上)[J].中国地方志,2005(12):6-11. 被引量:1
-
4戴天放.三十年来江西明清商品经济史研究述评[J].三明学院学报,2008,25(1):91-94. 被引量:3
-
5张小坡.近代安徽茶业产销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交通因素[J].安徽史学,2010(5):84-92. 被引量:8
-
6吴君晓.明清江西市镇及商品经济研究综述[J].大江周刊(论坛),2010(12):9-10.
-
7杨木庆,何善刚.近代安徽茶叶的生产与发展态势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2):35-40. 被引量:3
-
8黄吉宏,王丽.景德镇“浮红茶”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都市景观”的生态学意蕴[J].农业考古,2011(2):34-38.
-
9李松杰,李兴华,肖绚.浮梁茶文化景观的演变和发展[J].农业考古,2011(5):46-51. 被引量:1
-
10彭景涛,萧功秦,刘芳正.承继与变革: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近代转型的历史考察[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87-93.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151
-
1蒋凌霄,安悦,谭雪兰,米胜渊,熊亚东,谭杰扬.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优化对策[J].经济地理,2020,40(1):173-180. 被引量:18
-
2林文耀.在改革中阔步前进的福建林业[J].中国造纸学报,2004,19(z1):86-88. 被引量:1
-
3郑群瑞.万木林古森林承载的生态文化初探[J].福建林业科技,2013,40(3):143-146. 被引量:1
-
4薛葆鼎,邢铂.对华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的建议[J].中州学刊,1986(4):26-28. 被引量:1
-
5汤茂林,金其铭.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J].人文地理,1998,13(2):45-49. 被引量:70
-
6林剑.福建光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J].考古学报,1957(1):31-35. 被引量:2
-
7黄崇焘.浮梁茶叶史话(补)[J].农业考古,1993(4):254-255. 被引量:2
-
8邢铁.我国古代丝织业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2):101-112. 被引量:15
-
9傅宗文.宋代福建沿海的商业化浪潮[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3):22-29. 被引量:6
-
10路湘云,陈开信.福建林业三十年的回顾和认识[J].林业经济问题,1984,4(2):7-1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2
-
1付火水,罗亨江.浮梁县茶文化历史遗存及茶文化线路的开发保护[J].农业考古,2011(2):30-33. 被引量:3
-
2崔鹏.试论茶马古道对浮梁茶文化线路构建的意义[J].农业考古,2011(2):216-219. 被引量:4
-
3李松杰,李兴华,肖绚.浮梁茶文化景观的演变和发展[J].农业考古,2011(5):46-51. 被引量:1
-
4蔡定益,肖绚.唐至民国浮梁瓷、茶交通景观研究[J].农业考古,2012(2):15-23. 被引量:2
-
5耿其明.祁门红茶原产地域范围考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5):161-165. 被引量:4
-
6吕东亮,崔鹏,付火水.茶文化视角下的浮梁古村落保护探讨[J].农业考古,2015,0(2):294-298. 被引量:4
-
7李璟.我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情况研究[J].福建茶叶,2015,37(6):42-43. 被引量:2
-
8姜欣,黄荷.茶传记拟人化艺术和茶语模因的变异表征[J].农业考古,2020,0(2):162-166.
-
9段亚鹏,赖子凌,殷秀航,查斌,朱国光.赣东北地区茶加工业遗产研究——以浮梁新迪茶厂为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5(2):133-142.
-
10谢冉,章传政,丁以寿.明代茶叶产区品类初探——以南直隶为例[J].茶业通报,2021,43(3):132-136.
二级引证文献23
-
1李飞,邹统钎.论国家文化公园:逻辑、源流、意蕴[J].旅游学刊,2021,36(1):14-26. 被引量:103
-
2李君.茶文化在大悟茶园旅游景观中的表达与营建——对大悟三里镇茶园景区设计的解读[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21):63-64. 被引量:5
-
3吴艳芳,彭重华.景德镇历史文化景观重塑初探[J].山西建筑,2014,40(4):13-15.
-
4吕东亮,崔鹏,付火水.茶文化视角下的浮梁古村落保护探讨[J].农业考古,2015,0(2):294-298. 被引量:4
-
5谢兴.南岭山区湘粤古道茶文化遗产资源及其旅游开发初探[J].农业考古,2015,0(5):147-151. 被引量:2
-
6赵自云,唐孝中,占辉斌.传统手工技艺开发价值考证——以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3):38-40.
-
7王吉美,李飞.国内外线性遗产文献综述[J].东南文化,2016(1):31-38. 被引量:39
-
8陈明.近代祁门红茶研究略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8-91. 被引量:1
-
9崔芳芳,李靖,王登辉,李盼,赵明宪.云南景迈山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缮[J].林业调查规划,2017,42(5):115-120. 被引量:3
-
10周淑莉.中国茶叶贸易中茶文化对英国文化影响——以英剧《神探夏洛克》为例[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3):196-198. 被引量:23
-
1赵国雄.日本茶道的发展及与中国茶文化的对比[J].广东茶业,2007(4):24-27. 被引量:3
-
2陈东有,陈文华.振兴江西茶叶的思考——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先生访谈录[J].农业考古,2014,0(2):322-325. 被引量:2
-
3蔡定益.景德镇·浮梁茶文化旅游开发论析[J].中国茶叶加工,2011(1):41-44. 被引量:2
-
4宇宙人.第二勇气[J].游戏机实用技术,2013(24):9-9.
-
5汪从元.再谈深山古道茶凉亭[J].农业考古,2009(5):117-119.
-
6朱裔文.传统采茶歌对于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344-345. 被引量:2
-
7王丹.采茶戏在体育健身操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10):237-238. 被引量:1
-
8丁以寿.论陆羽与杭州——兼与赵大川等先生商榷[J].农业考古,2005(2):172-178.
-
9千年品牌·百年金奖——浮梁茶[J].茶世界,2013,0(8):60-60.
-
10李松杰,李兴华,肖绚.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浮梁茶文化景观的保护和传承[J].农业考古,2013(2):18-22.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