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高教科学发展
出处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1-82,共2页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参考文献6
-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分册)[M],1975.
-
2徐恒醇.大学生审美导论·序[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6. 被引量:1
-
3[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00. 被引量:9
-
4鲁在成.创新--民族的灵魂[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104. 被引量:1
-
5[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被引量:2
-
6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p251.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22
-
1邱德雄.英语教学审美模式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6):411-415. 被引量:11
-
2郭昭第.解放与异化:审美功能的二重性[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40-44.
-
3万志全.发现美的眼睛——语文审美教育论[J].当代教育科学,2005(23):58-59. 被引量:2
-
4王闻.笛卡尔唯理论和理性主义美学探微[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3):110-113.
-
5沈根华.论西方传统文化视阈中的和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28-33. 被引量:1
-
6王小珺.科尔内留·巴巴的选择与超越[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81-82. 被引量:1
-
7郑春元.伍家沟村、耿村民间幻想故事文化意蕴比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0(5):1-5. 被引量:2
-
8任树民.艺术特质视域下的“和合”阐释[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549-555.
-
9邹丹.中西和谐美学观的差异性及艺术表现[J].红河学院学报,2012,10(1):67-70.
-
10贾群生.教学美:教师学习的义务性责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2):31-35. 被引量:3
-
1互联网时代仍需要“工匠精神”[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5,0(7):1-1. 被引量:4
-
2李侠.科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05(1):20-20.
-
3刘国帅,武杰.当代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势科学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13,21(3):42-45. 被引量:1
-
4张纯成.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回顾与展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5):107-109. 被引量:2
-
5马蕾.论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J].科技资讯,2007,5(9):252-253.
-
6覃特.学会敬畏技术[J].电脑时空,2011(8):5-5.
-
7我不得不离开热爱的事业——一位室内污染受害者的自述[J].科学大观园,2005(7):60-61.
-
8欧阳土中.保护知识产权势在必行[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7(1):46-52.
-
9陆琪.没有爱情是万万不可的[J].幸福家庭,2016,0(8):28-29.
-
10许冬生.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2008(23):12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