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明史观与世界史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全球史观在历史研究和教学方面势头猛烈、方兴未艾,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不过,世界史体系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历史时空的整体性问题,也要把握切人视角的科学性问题。在这方面,笔者认为汤因比等人关于文明是历史研究基本单位的看法仍具持久的生命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
作者
高春常
机构地区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71,共6页
History Teaching
关键词
文明
规则
利益
世界吏体系
分类号
G63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268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3
1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被引量:96
2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现代外国哲学与社会科学文摘,1994,(9).
被引量:1
3
阿诺德.汤因比,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被引量:1
4
西格蒙·弗洛伊德,严志军等译.一种幻想的未来·文明及其不满[M].上海:上海世纪集团,2007.
被引量:1
5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三联书店,1982.
被引量:2
6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冯刚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12.
被引量:15
7
弗兰茨·奥本海,沈蕴芳等译.论国家[M].北景:商务印书馆1999.
被引量:1
8
詹姆斯·弗雷泽,徐育新等译.金枝[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9
马克斯·韦伯,郑乐平编译.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10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M].肖昶,冯棠,张文英,王明毅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被引量:4
2
埃利亚斯著,王佩莉译.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Ⅰ),西方国家世俗上层行为的变化[M].三联书店,1998.
被引量:1
3
埃利亚斯著,袁志英译.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Ⅱ),社会变迁文明论纲[M].三联书店,1999.
被引量:1
4
阴法鲁、许树安主编.中国古代文化史(三卷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68
1
赵世超.
天人合一述论[J]
.史学月刊,2002(11):5-17.
被引量:6
2
李学江.
旅游文化论[J]
.东岳论丛,2004,25(6):85-87.
被引量:6
3
侯仕福,杨久华.
试论江泽民新共处观[J]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2):78-80.
4
李丽.
扰动文化的反文化——一种哲学视野的考察[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4):32-38.
被引量:4
5
李庆霞.
论文化冲突的地位与作用[J]
.学术交流,2005(9):6-9.
被引量:9
6
黄明理,颜长青,余小江.
论未成年人道德信仰的培育[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6):40-43.
被引量:1
7
郑铁生.
与刘心武争鸣的态度、原则和意义[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6(6):1-8.
8
成键.
俄罗斯天然气外交浅析[J]
.俄罗斯研究,2006(1):25-29.
被引量:9
9
高永久,岳天明.
新疆及周边国家“社会安全阀”机制构建研究[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3):85-90.
被引量:2
10
隋琳.
地域文化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37-40.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1
1
赵世瑜.
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J]
.历史研究,1999(2):4-21.
被引量:60
2
夏季亭.
应以20世纪初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J]
.齐鲁学刊,1990(3):37-39.
被引量:2
3
胡军哲.《用好历史教材,提高复习质量》,《历史教学》1999年第2期.
被引量:1
4
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年第11期.
被引量:1
5
康华.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革命史范式”形成及原因[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2):106-109.
被引量:4
6
邓欢.
“中心观”的摒弃与多元化观点的树立——对全球化时期中国史学研究范式的思考[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70-72.
被引量:3
7
胡军哲.
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有效路径——以对高考历史试题的运用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2014(6):42-46.
被引量:2
8
陈光裕,郑晓峰.
理论认知素养考查及其教学思考——以2014年高考文综历史(天津卷)第5题为例[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4(7):7-11.
被引量:4
9
马巧高.
教学方式和内容亟待“跟进”——全国卷“教材目录题”的教学启示[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4(8):17-20.
被引量:1
10
任世江.
关于完善历史课程标准的思考[J]
.全球教育展望,2003,32(12):12-1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徐圣伦,胡军哲.
关注史学范式转型理论,提高理论认知素养——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第41题的启示[J]
.中学历史教学,2015,0(1):112-1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徐圣伦.
山东卷与全国卷的差异及教学启示——以2015年全国Ⅰ卷与山东卷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2016(22):108-111.
被引量:1
1
张清.
议论文考卷升格导练[J]
.语文月刊,2012(8):67-72.
2
汤因比.
我的历史观(节选)[J]
.中学历史教学,2005(8):1-1.
3
王浩洋.
担当之光[J]
.作文通讯,2016,0(9):66-66.
4
钱芾生.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S2):225-226.
被引量:1
5
洪方煜.
穿透历史时空的光华[J]
.作文成功之路,2007(Z1):73-74.
6
裴娥.
多媒体网络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0(5):38-39.
7
许海平.
情境中体验 感动中升华——《抗美援朝》一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J]
.中学教学参考,2012(27):63-63.
8
商麒鸣,戴月凤.
由一道高考模拟题谈命题的科学性[J]
.中学教学参考,2012(11):67-68.
9
钱中华.
对“关于分数教学中的科学性问题”的思考[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12):46-48.
10
郑莹.
二氧化碳灭烛实验改进的商榷[J]
.新课程(教研版),2014(3):19-19.
被引量:2
历史教学(上半月)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