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现代化与畜牧业生产关系问题
被引量:2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2010年第2期6-10,共5页
Social Sciences of Inner Mongolia:Mongolian Edition
参考文献9
-
1哈经雄,腾星主编..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24.
-
2滕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6,7(4):42-49. 被引量:47
-
3余晓莹.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发展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1994(6):7-10. 被引量:16
-
4赵世林.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传承[J].思想战线,1995,21(6):46-52. 被引量:40
-
5额尔敦扎布.重新解读蒙古族游牧经济——《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简评[J].民族研究,2007(1):103-104. 被引量:3
-
6包玉山.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结果·反思——文化生存与文化平等的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7(4):241-246. 被引量:31
-
7田澍,马啸.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J].西域研究,2008(2):116-124. 被引量:13
-
8卢欣石.《草原带沙化现状、问题和对策》,《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2004年,第300页. 被引量:3
-
9吕子君,卢欣石,辛晓平.中国北方草原沙化现状与趋势[J].草地学报,2005,13(z1):24-27.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50
-
1贾里德.戴蒙德,高星.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失误[J].农业考古,1993(1):16-19. 被引量:5
-
2汪连兴.关于世界古代史研究中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的思考[J].史学月刊,1993(1):93-101. 被引量:8
-
3蔡凤林.游牧民族军事性形成原因初探──以游牧经济生活为主线[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6(4):101-108. 被引量:6
-
4黄崇岳.我国的原始畜牧业及其与农业的关系窥探[J].中原文物,1983(3):3-9. 被引量:4
-
5汤惠生.北方游牧民族萨满教中的火神、太阳及光明崇拜[J].青海社会科学,1995(2):87-93. 被引量:6
-
6曹彦生.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式传承[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1):66-70. 被引量:4
-
7赵斌.秦汉北方游牧民族冠帽谈薮[J].西域研究,2004(3):102-107. 被引量:2
-
8王三义.“游牧”的概念与文明史的抉择[J].学术研究,2001(10):109-113. 被引量:9
-
9吴楚克.北方游牧文化的源起和独特性[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15(5):71-76. 被引量:6
-
10包玉山,陈佳志.经济-文化视角下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2):75-77. 被引量:4
共引文献157
-
1高岩,杨建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发展研究的热点与展望——基于CNKI数据库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1):23-31. 被引量:1
-
2包玉山,特格西毕力格.关于游牧畜牧业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5):62-68. 被引量:8
-
3陈永志,宋国栋.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出土的元青花瓷器[J].草原文物,2011(1):80-88. 被引量:2
-
4包凤兰,达古拉.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形成与变迁的制度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147-150.
-
5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7,8(1). 被引量:142
-
6欧卡.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5-8. 被引量:1
-
7张婷婷.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21):42-43. 被引量:6
-
8郭颖.试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泸沽湖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01,16(3):68-71. 被引量:72
-
9余蓝.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我校中外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感受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19-220. 被引量:4
-
10王晓军.全球化背景下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3):122-12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11
-
1吕子君,卢欣石,辛晓平.中国北方草原沙化现状与趋势[J].草地学报,2005,13(z1):24-27. 被引量:21
-
2赵世林.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传承[J].思想战线,1995,21(6):46-52. 被引量:40
-
3包玉山.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结果·反思——文化生存与文化平等的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7(4):241-246. 被引量:31
-
4卢欣石.《草原带沙化现状、问题和对策》,《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2004年,第300页. 被引量:3
-
5[蒙古]H.额尔敦朝克图,[蒙古]M.特木尔扎布.《蒙古游牧人文化》,转写:阿拉坦仓,巴音吉日嘎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被引量:1
-
6格日勒图.《关于蒙古高原游牧生产的本质》,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信息中心,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干旱区生态保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7月12日. 被引量:1
-
7敖仁其.牧区制度与政策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 被引量:3
-
8额尔敦扎布.重新解读蒙古族游牧经济——《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简评[J].民族研究,2007(1):103-104. 被引量:3
-
9敖仁其,等.制度变迁与游牧文明[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被引量:12
-
10田澍,马啸.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J].西域研究,2008(2):116-124.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9
-
1敖仁其,席锁柱.游牧文明的现代价值[J].前沿,2012(15):4-6. 被引量:7
-
2张云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内蒙古牧区旗县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2):45-49. 被引量:8
-
3那仁毕力格.游牧经济的恢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西乌珠穆沁旗巴彦花镇阿拉坦兴安嘎查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86-91.
-
4包秀慧.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中的内蒙古地区游牧文化的变迁[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6):83-90. 被引量:3
-
5罗康隆,吴寒婵,戴宇.中国生态民族学的发展历程:学科背景与理论方法[J].青海民族研究,2022,33(1):1-10. 被引量:3
-
6徐黎丽,乌日丽格.边境口岸区域牧民非牧化探析——以新巴尔虎左旗巴音塔拉嘎查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22,43(3):120-127.
-
7曹叶军.地方性知识的生态维度转向:述评与探索[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43(5):204-212. 被引量:2
-
8徐黎丽,乌日丽格.边境口岸区域牧民非牧化探析——以新巴尔虎左旗巴音塔拉嘎查为例[J].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2(10):58-65.
-
9安宇.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移民问题反思[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25-28.
;